英语谚语中的仿拟现象

2016-05-27 00:45李晓红
考试周刊 2016年35期

摘 要:英语谚语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但由于其数量众多,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记忆负担较大。本文从仿拟修辞的角度出发,对英语谚语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数量众多的英语谚语都是依照替换和层进两种模式仿拟而形成的,掌握谚语的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构成模式可以方便语言学习者对英语谚语的整理、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 英语谚语 仿拟 替换类 层进类

1.引言

谚语可谓语言之精华。前英国首相约翰·罗素将谚语描述为:“一人之创作,众人之智慧。”《简明牛津谚语词典》将谚语定义为:一种以简洁的方式提供建议和揭示寓意的传统的格言(a traditional saying which offers advice or presents a moral in a short and pithy manner)[1]。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谚语,其形式简洁,寓意深刻,且朗朗上口,在日常会话中被广泛使用,究其缘由,仿拟功不可没。

2.仿拟的定义

在西方“仿拟(Parody)”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源于古希腊,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Poetic),该词的本义是指附属的或模仿的诗或歌。后来演化为英语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重要修辞手法,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将仿拟定义为:诙谐模仿的言语、文字或音乐作品。(A piece of speech,writing or music that imitates the style of an author,composer,etc in an amusing and often exaggerated way.)在中国,仿拟修辞格的使用自汉代之后兴盛,至今不衰[3]。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写就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定形式的,叫仿拟格。”[4]郑远汉提出,仿拟,又称“套用”,是仿照别人的话或现成的表达形式进行改造,形成相类似的话或表达形式[5]。大量例证显示汉语和英语中的仿拟从本质上来说指的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换句话说它们都指根据既有的表达形式创造出来的新颖的表达方式(the novel expressions created by imita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expressions)[6]。

3.仿拟的基本类型

依据仿拟呈现的形态,其常见的基本形式有:单字的仿拟、词组的仿拟、句子的仿拟和篇章的仿拟。例如:marathon(马拉松)一词的意思不用多作说明,仿照这一词语形成的telethon(马拉松式电视广播节目)和talkathon(马拉松式答话或座谈节目)在表明活动主题的同时利用-thon这一后缀,不用多费笔墨就可以形象生动、活泼有趣地传达出观众对节目时间持续过久的抱怨。再如:gap(差距、缺口)一词,最早用与missile(导弹)搭配,形成missile gap意指1961年美国大选期间,美国与前苏联在导弹发展上的差距。这一词组一经产生就引起连锁反应,production gap(生产差距)、development gap(发展沟)、credibility gap(信用差距)、generation gap(代沟)等一连串新词相继出现,它们高度凝练,合乎情理,形象生动。下面再举一个仿拟句子的例子,萧伯纳说:“All roads lead to socialism.”(条条大道通向社会主义)一看便知萧伯纳的这句名言是根据谚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仿造而来的。仿体在生动传达作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和信仰的同时还使读者感受到莫大的号召力量。

通过对以上各例的分析不难发现,成功的仿拟包括“本体”和“仿体”两个部分。“本体”是仿拟格创造新的语言形式的参照对象,是“仿体”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为人们接受的依据[7]。

4.英语谚语中的仿拟现象

通过文本阅读与分析发现,在数量庞大的英语谚语中,为数众多的谚语是通过仿拟的形式构成的,细究其构成特点可分为替换类、层进类两种。

4.1替换类

在使用仿拟手段构成的英语谚语中,以替换形式产生的英语谚语为数最多。其基本构成特点是对被语言使用者熟悉并广为使用的固定句式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替换,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表达方式。这个“仿体”由于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式给人一种亲近感,易于理解和记忆;又由于换用了新的主题和概念给人一种新鲜感,易于流传,分享。

让我们一起分析下面一组谚语: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Where there is interest,there is memory.(感兴趣的东西容易记忆。)

Whil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有志者事竟成”一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后两句用interest和life替换a will;用memory和hope替换a way,使“仿体”在保留“本体”中为使用者熟知的基本句式的同时,通过替换主题和概念的方式创造出新鲜的表达方式,给读者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再看一组谚语:

He who laughs best laughs last.(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He who lives by hope will die by hunger.(靠希望生活的人必将死于饥饿。)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想得好处,莫怕麻烦。)

He who seeks,may find.(求则得之。)

He who makes constant complaint gets little compassion.(经常诉苦的人难以得到同情。)He that is master of himself,will soon be master of others.(能主宰自我者,定能主宰他人。)He that has a great nose thinks everything is speaking of it.(有短处的人多疑。)

He that will thrive must rise at five.(想要发家,五点起床。)

上例中的谚语都是依照“He+定从(who/that…)+谓语+其他”的基本句子结构构成的。它们仿照同一句式,换用不同主题,对生活中的先后始终、人生得失、实践认识、情感理智、金钱财富等问题进行浓缩总结,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4.2层进类

英语谚语中通过仿拟手段构成的数量位居第二的是以层进形式创造的谚语。其基本构成模式是:“主语+谓语+其他,主语+谓语+其他/其缩略式,主语+谓语+其他/其缩略式…”例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的经典名言:“Time is life,time is speed,time is strength.(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英国学者布鲁厄姆的经典名言:“Education makes a people easy to lead,but difficult to drive,easy to govern,but impossible to enslave.(教育使一国人民易于领导而难以驱使,易于统治而不能奴役。)”;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典名言:“Histories make men wise;poets,witty;the mathematics,subtile;natural philosophy,deep;moral,grave;logic and rhetoric,able to contend.(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以及“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versation a ready man,and 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作使人严谨。)”;“If a man deceives me once,shame on him;if he deceives me twice,shame on me.(一次受骗怪骗子,再次受骗怪自己。)”和“Speech is silver,silence is gold.(言语是银,沉默是金。)”等,都是依照层进模式进行仿拟的例子。

以层进模式完成的仿拟可以帮助创作者将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逐步递进,达到高潮,给人酣畅淋漓、言之凿凿的感觉,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5.结语

英语谚语内涵丰富、言简意赅且寓意深刻,但由于其数量众多,涉及题材广泛,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记忆负担较大。本文从修辞学中仿拟的角度出发,对英语谚语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数量众多的英语谚语都是依照替换和层进两种模式仿拟而形成的,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构成模式在沿用语言学习者耳熟能详的句式、结构的同时替换新的主题和内容给人一种新鲜感、亲近感,方便语言学习者整理、理解和记忆,也易于英语谚语的流传与分享。

参考文献:

[1]李晓红.模因论视角下英语谚语流传的特点[J].考试周刊,2014,(81).

[2]单满菊.英语Parody和汉语仿拟修辞格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06).

[3]张慧贞.英汉仿拟广告语的认识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郑远汉.辞格辨异[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6]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周培培.论广告语体中的仿拟现象[D].河南大学,2011.

[8]李中和.英语谚语集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