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源问题的探究

2016-05-27 01:38李双
考试周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李双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质量不高及国外教育机构生源争夺等原因,高职院校招生困难成为普遍而严峻的问题,本文从现状深度分析原因,探寻解决生源问题的对策,提出建议与措施,力图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科学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 生源危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职教育从无到有,其间经历过挫折,也有过辉煌;进入新世纪,高职教育又遇到了新瓶颈,高职院校出现招生困难、报考率低、报到率下降等问题,生源问题普遍而严峻,高职院校招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如何摆脱当前职业教育的困境,是每个高职人关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生源现状

生源可谓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关系整个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近年来,高等教育实行“扩招”政策,而部分高职院校生源数量不断减少,生源抢夺大战屡屡上演。而即使降低录取分数线,也不一定能够招满。即使招满了也不一定有较高报到率,甚至有的学生报到了也有退学回去复读或者直接出去就业的。如此生源危机不仅使高职院校生源数量骤降,而且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不高,普遍存在厌学甚至厌世情绪,生源质量亟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出现生源危机的原因

1.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

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改变教育方针,有条件的开展职业教育。80年代主要侧重于在政府主导下的高等职业学校建立,更多体现出来是计划经济的特征;90年代党的十四大以来,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给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启了高职教育走向市场的步伐,也为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发展尚呈放缓态势,无法与现有经济发展迅猛的态势相适应。

2.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不高。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优化了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起步晚、起点低,多从中职院校升格而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条件缺无法得到相应改善与调整。有些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教学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实训设备短缺且陈旧,教学条件无法与学生实际数量相匹配。教学硬件的缺失与不足严重影响学院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其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从师资队伍的来源看,大多教师从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实践能力及职业培训方面水平不足,且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与社会的历练,难以保障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另外,年轻教师比例大,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不充分,外出进修机会少,教学能力不足。

最后,学生自身素质较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为高考升学无望者。自身理论基础知识积淀不足,动手能力较差;就出身而言,多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学生受家庭影响很深。

3.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不足。

在当今,有两大思想观念束缚着高职教育发展:“读书无用论”与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读书无用论”幽灵归来。早在“文革”期间就曾出现过这一言论,认为学习是无用的,只要能做好劳动就是最光荣的。最近十年,随着市场经济日渐深入,教育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这一论调卷土重来,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读书的厌倦,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接受完中学教育后就选择出去就业,影响了整体生源数量。

另外,我国一直受到古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观念影响,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的思想根深蒂固。社会普遍认为全日制普通大学才是正规教育,未来能够从事脑力劳动,就业、择偶都能高人一等;而进入高职院校是不得已的选择,是失败者的无奈之举,毕业后方方面面都会低人一等。传统的思想束缚了家长和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实在无望进入本科院校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高职院校。而且即使填报了,也可能放弃这学习机会,回高中复读重新再考或者外出打工就业。

4.国外培训机构争夺生源。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趋势,教育资源也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放眼全球,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在世界范围内竞相寻求生源已经成为国外优质高校扩充生源的手段。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的原因,而国外名校在资源各方面存在较大吸引力。近年来,我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强,而且留学生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全球经济动荡,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家庭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也会进一步分食原本就减少的生源。

三、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

1.政府需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日渐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重心还是偏向于普通高等教育,这也是政策上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解决职业教育困境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定位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德国作为制造强国,正是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果。借鉴德国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只有让高职教育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的困境。

其次,政府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推动和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充足的资金能够更新学校硬件设备,能够为教学提供必需的设施设备;能够为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使贫困学生接受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能够为教师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

2.高职院校需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自身吸引力。

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关键。高职院校需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注重培养特色,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首先,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行业或者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课程内容。适应社会的要求,适时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品牌。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待遇上体现对教师人才的尊重与爱护;从企业引进专职与兼职教师,弥补本校非双师型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多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创造学习、培训及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水平。由此形成一支理论实践齐头并进、专职兼职协同教学的新型先进教师队伍。

再次,引进先进理念与管理方式管理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视校园为家,热爱校园热爱老师,使学院得到学生认可,提高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

3.通过文化传媒大力宣传,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政府应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高职教育。可以是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成长的事例的报道,可以是对于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的学历晋升等情况的跟踪,可以是对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的专访,让社会走近职业教育,了解职业院校学生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过上稳定幸福生活。通过这种文化建设,推动全社会认识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推崇职业教育。

4.建立完善教育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晋升学历提供条件。

现行的高职教育体制使高职教育成为一种终结性教育,绝大多数高职生毕业后只能踏入社会工作岗位,无法接受专业的继续教育。而本科生则有机会成为硕士甚至博士博士后。这种差异也成为很多高考生不愿选择高职教育的重要原因,认为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需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沟通体系,摈弃终结性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与条件,满足学生、家长、社会对学历及能力持续提升的期望。

5.拓宽渠道招生,实现生源多元化。

以往的高职院校生源主要为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绝对数渐渐减少,这就需要拓宽招生渠道。高职院校完善教育贯通培养体系,可吸纳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高职形象,提高声誉,吸引国际生源;可开展对企业行业一线操作人员等社会生源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以此类方式拓宽招生渠道,构建新的生源结构,促进生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四、结语

生源危机,给高职院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与挑战,也带来机遇。重要的是以何种心态对待。如果一味报怨学生素质差,强调客观上的问题,那么只会让生源进一步恶化;面对危机,如果看到这是一个改革机遇,做到临危不乱,认真分析原因,则能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契机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办学质量。高职院校应勇敢把握机遇,积极地应对挑战,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努力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最终必然会化险为夷,让职业教育进一步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常小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3):9.

[2]彭移风.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1):51.

[3]面对生源危机,高校如何面对[N].人民日报,2012-06-13.

[4]喻长志.高职高专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策略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