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匠人们(十三)

2016-05-28 03:20霍金林
对联 2016年10期
关键词:剃头匠唐伯虎剃头

●霍金林

剃头老(理发师)

剃头老,现代说法就是理发员,说得新潮些,叫做形象设计师。实际上剃头跟理发是两码事:理发是打理,古人知道打理形象始就有这行当,梳头、束发,普通百姓当然是自己动手——庄稼充饥果腹,砌房遮风避雨,织布蔽体御寒,有了闲钱和闲情才会想到请人打理头发。剃头是去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至满清一统后,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威胁下,剃头这一行才“奉旨”而生,及至民国成立,国人形象也接轨世界,剃头也得以保留,乃延于今。

剃头是手艺活,也如同许多称“匠”的行当一样,往往是家族传承。

剃头老的工具并不复杂:一条长板凳一头绑着一个立杆,杆上飘着牛皮纸;另一头挂着一桶热水——剃头担子一头热由此而来。还有梳子、篦子、剪发剪、削发剪、推子、剃刀、掏耳勺……

剃头讲究个气定神闲,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无论年长年幼都是主顾,不管是背头、铲头、锅盖头,亦或是松皮头、凹凸头、西瓜头,都得不卑不亢,剪、推、剃、修、掏、洗各道程序有条不紊,决不因尊而慌了手脚,因贫而大意糊弄。

剃头老传承的是老一代的薪火,除一般理发师应备的剪修之技外,剃、掏、捏之功是万不可少的。老一辈讲,要学剃头,须学徒三年,其实很多工夫都花在剃、掏、捏的练习上。

剃须之前,先得热毛巾敷面,待须孔打开,胡刷蘸上皂沫在脸上细细抹过,然后左手抚脸撑拨皮肤,剃刀便在客人脸上细细扫荡,就连眼皮上的细细绒毛也不放过。掏耳是细致活:左手轻捻耳廓,先用挖勺将耳耵挖出,再用绞刀在耳眼里转上一圈,用镊子将剩余耳耵夹出,最后用耳绒轻轻转动,掸去细屑。再经捏肩捶背,顾主整个上半身骨结放松个遍。正是: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有关理发师的谜语对联:

做天下头等事业;

用世间顶上功夫。

有关理发师的对联故事:

(一)

董邦达写剃头联

清书画大家董邦达,年轻时在京游学,不觉盘缠用尽,连房租也付不出。店老板见他实在没甚么地方可去,便道:你就替我写春联抵租吧。董邦达只好店门口摆摊,帮人写春联谋生。由于他有一手好字,帮衬的人也不少。一天,有个剃头匠因生意冷清,请董邦达写几个好字去去晦气。董邦达提笔写下: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那剃头匠拿了对联回去贴上,生意竟然好起来。客人都问对联出自何人,剃头匠便极力吹捧董邦达,令他声名大振,人们争相求董邦达写对联。董邦达后来还画了些水墨画,立时被抢购一空,令他名噪一时。但董邦达并不自满,更加努力求学,后来中了进士,之后又为另一剃头匠写下另一副对联:

虽然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二)

理发师巧对唐伯虎

有一年,唐伯虎从苏州来到无锡东亭。住下后,他到街上一个浙江人开的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听说大名鼎鼎的唐伯虎来小店理发,就请他为店堂题写一副对联。唐伯虎接过纸笔,写出了一副对联:

发长发长发长长;

长发长发长长发。

理发师看了,连声说好。唐伯虎追问:“好在哪里?”理发师笑着说道:“好就好在这个‘长’字,有‘长短’的‘长’、‘生长’的‘长’,也可以解释为‘常常’的‘长’三个意思;这个‘发’字,有‘头发’的‘发’和‘发财’的‘发’两个意思。这两字,随着读音不同,而变成不同的意思。”

唐伯虎没想到这位理发师也有这么好的学问,有心与他结交,就说:“你们无锡是个好地方,可惜‘无锡锡山山无锡’。”理发师说:“我的故乡在浙江平湖,听我父亲说,我们故乡是‘平湖湖水水平湖’。”

他俩你一言,我一句,对得十分投机。就这样,唐伯虎和这位理发师成了好朋友。

有关理发师(店)的对联:

照人须照己;

修面亦修身。

就我生春色;

为君修美容。

提起刀人人没法;

拉下水个个低头。

注:“法”谐“发”。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修就是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水来时,涤净千丝万缕;

刀去处,光照四面八方。

横批:留光亦彩

理世上万缕青丝,操毫末技艺,不教斯人憔悴;

创人间头等事业,习顶上功夫,能使头面一新。

挥舞双拳,打遍天下英雄,莫敢回手;

运动寸铁,削平宇内豪杰,谁不低头。

(清)樊云山题理发店。

握一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敌手;

持三寸铁,削平大清世界,无不低头。

(这是辛亥革命时,成都某理发馆联。)

倭寇未歼,须眉大愧;

河山既挽,面目重光。

(抗日战争期间一理发室联)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开。

理出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解放后某理发店联)

【链接】“剃头泡脚,胜过吃药”,理发成了不少人“下火”的一个选择。但要注意的是,感冒的时候最好不要理发,不要靠着理发下火而指望缓解感冒。头发本来是头部的保护层、阻挡风的屏障,理发后风邪容易侵入头部,加重了感冒。

渐入冬季,天气转凉,中医有“凉头暖足”之说。阳虚体质的人本身畏寒、四肢怕冷,应根据天气适时早些戴帽子保暖;而阴虚体质的人四肢发烫、容易上火,则适宜凉头暖足。有一些慢性病,比如中医上认为高血压患者,阳气上亢,不太适合早早戴帽。而一些老慢支的患者,则应该早些注意保暖,以免感冒引发老慢支复发。

猜你喜欢
剃头匠唐伯虎剃头
剃头店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马剃头
唐伯虎赞画
唐伯虎送画
剃头匠
剃头匠
剃头佬儿
乡下剃头匠
不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