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三适”践行“三敬”

2016-05-28 13:39魏洪平
教育界·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镇江市办学学校

魏洪平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丹阳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坚持落实“长抓常规,常规长抓”的要求,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三适求突破三敬展新姿

办怎样的学校,带怎样的教师,育怎样的学生,当怎样的校长?自从担任校长以来,一系列的问题总在拷问着我。任何的教育教学的实践都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和引领,而再先进的理念也需要在具体生动的工作实际中落地生根、加以验证和完善。我在工作实际中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索和解答。

一、 凝练办学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珥陵高中始建于1956年,经过坎坷的历程,已经成为全市唯一保留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教师队伍年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上进心不强,要用理念引领发展,用目标凝聚力量,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和论证,我们初步形成了核心办学理念,就是“潜心三适,践行三敬”。

所谓潜心,就是要用心专一、深沉,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践行就是要脚踏实地去做,不搞花架子。三适,就是我们做的是适合社会、适合师生、适合发展的教育,三敬就是做到学生敬师、老师敬生、师生敬校。我们追求的教育首先是适合社会要求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社会的,能够具有适切社会的知识、能力、意志、品格,是受社会欢迎的;其次是适合教师和学生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就要先培养教师,培养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就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发展是永恒的命题,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有发展的需要和追求,而个人的发展归根到底要融入社会的发展大趋势和大方向,符合发展的规律。

在追求“三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全校逐渐形成学生敬爱自己的老师、老师敬重自己的学生、老师和学生都敬爱我们的学校的风气。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可亲可信的人,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业良师、知心朋友、愿意亲近的人,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的学生要好学上进、知书识礼、知恩感恩、亲近老师、爱戴老师的人;我们的学校是能真正爱惜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在乎学校里的每个人、能够为学校的每个人提供发展条件和平台、服务发展需要的地方,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的目标来引领学校的进步、引导教师的发展,满足学生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努力方向,不断向前的动力。

二、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按要求序时推进“校安工程”,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今年,实验楼、食堂和体育看台加固工程已顺利结束,标志着我校历时三年的校安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学校积极更新了多功能教室和会议室的设施设备,增设一个学生机房,学生使用电脑总数173台,学生使用的电脑数量达1.3台/6人;食堂按照A级食堂标准更新了各项设施设备,创建A级食堂的条件已经具备。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室和学生阅览室共1260平方米。现有藏书65428余册,其中纸质图书46243册,生均纸质图书57册。电子图书19185册,学生阅览室座位达到学生数的1/8,电子阅览室电脑65台,满足了学生的阅览需求。

(一)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学校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103人,平均年龄36周岁,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已取得或正在进修硕士学位的教师有38人,占专任教师的36.9%;教师中中高级以上职称97人,占专任教师的94.1%;各级各类骨干教师60人,占专任教师的58.3%。

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行风建设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和学习贯彻,召开“承诺大会”,签订“公开承诺书”,定期自查自纠,整改有措施,落实有考核。教师积极参加志愿导学活动,无违反师德规范、有偿家教等行为,无歧视、体罚学生的现象。师生和社会对“三风”认同度较高,社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满意度为98.3%。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导向,目前学校立项课题共有38个,其中省级课题2个,镇江市级课题15个,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89人,共140人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踊跃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2014年9月至今,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2篇,获省级竞赛一、二等奖及省辖市级竞赛一等奖的论文20余篇。

学校组织教师在广泛开展教学比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周兴波、王冰、于永民等老师代表镇江市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徐邓华、陈琴、黄丽美等十多位老师在县市级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几十位教师在各级各类省市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二) 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办学

我校积极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有关文件,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江苏省“五严”规定,树立以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过专家的论证,并按规划内容扎实、有效实施。加强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课堂“活力、高效”,以分层要求、分层考核为抓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执行教育法规政策,依法维护教学秩序和师生权益,发挥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会的职能,形成有效的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各类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师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达95%以上。

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无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现象,无高考补习班或插班复读生,建立完善的特殊学生群体帮扶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困难学生平等接收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市老促会牵头连续两年对我校困难学生进行定点帮扶。

学校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学校建有校园信息系统、学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图书流通管理、网络办公平台、家校联系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校园网运行正常,基本实现了行政、教学、后勤等方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校园已成为学校实行科学管理,促进在更高平台上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

学校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向社区群众开放学校资源,并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利用多种形式服务社区,学校已成为社区教育的基地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 推进素质教育,追求绿色质量

学校潜心“三适”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适合师生需求,适当教育策略),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立足乡土,服务社会”作为办学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丹阳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坚持落实“长抓常规,常规长抓”的要求,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努力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热情关怀、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重视“阳光体育”的落实,依照四项基本素质测试和体能测试要求,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质推进,其中选修II课程16门,形成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还按照要求结合校情开设了“书法社”“羽毛球社”“物理社”等14个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要求,制定《珥陵高中“教学五认真”实施方案》,抓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备教材、备考点、备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课堂注重实在、实际、实效;教学计划合理有效,做到“三度”——降低难度,降低速度,减小坡度。课堂教学环境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四) 优化办学绩效,提高满意程度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年来,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健全,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到100%,毕业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100%,视力不良率低于64%。

二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三年来,学校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合格率96%以上,学校高考文化类本三以上达线率50%以上,艺术类本三达线率96%以上,美术班考生专业本科达线率稳定在90%以上,2015年达97.3%;2016年达99.3%,平均分241.5分, 180分(历年本二线)以上138人;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7人,前500名30人,前1000名53人。2015年文化美术双达线率达到87.3%。2015年,被国内一流名校录取的人数逐年上升,其中邵茹同学被东南大学录取,徐思源同学被厦门大学录取。

三是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的进程中,我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先进集体”“镇江市‘三无学校”“镇江市绿色学校”等几十项荣誉称号。2015年,学校接受了省绿色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镇江市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数字化校园、镇江市A级食堂等一系列评估验收。学校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让学校的办学绩效得到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充分的认可,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经过学习、思考、梳理、提炼,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了,努力的目标明确了,前行的路径宽阔了,发展的动力增强了。潜心“三适”求突破,践行“三敬”展新姿,我们将不懈追求和努力,把珥陵高中的发展不断推上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镇江市办学学校
镇江市“双管齐下” 全力保障重大事故隐患“回头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镇江市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