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与余华创作的先锋转向分析

2016-05-30 16:48李咏璇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余华

摘 要:余华是我国当代文学中成就较大的作家,他阅读了大量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文学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将西方现代主义技巧和我国经典文化相结合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本文主要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与余华创作的先锋转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余华;先锋转向

0引言

我国文学发展一直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因此,我国现代文学变化以及发展多多少少都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余华在我国当代文学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观看其作品我们能明显的看出其作品风格的转变,以及其对西方文学态度的变化,要想读懂余华创作就一定要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对于余华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余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1早期先锋派特点

1.1余华先锋派小说的确立和发展

观看余华早期创作作品,我们能发现其作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其作品内容大多是带着伤感以及唯美等色彩,因此,余华早期作品在文坛中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后来一段时间,余华作品大多是对川端康成的模仿,但是,他发现这种过于拘谨的心理化叙事方式很难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想象力,这样就很难将自身情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这一时期下,余华所创造的《竹女》,里面对于“油炸豆腐干”的描写,以及在《老师》中对于“做书包”的描写,在描写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朴素、生动、细腻,而这种写作风格也是余华较为突出的写作特征[1]。

1.2余华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1.2.1叙事文本上“冷酷”、“残忍”

在80年代,余华所创造的作品大多属于叙事文本“冷酷”、“残忍”等风格。观看其作品,我们能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死亡以及暴力事件,在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其所表现出来的破碎的文化、自我的丧失以及家庭伦理的失落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是人性恶这一方面的展示,在描写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余华大多是以平淡冷峻的叙述方式,而这也是其较为独特的地方,属于其独有的文风。但是,他所描写的这些内容,并不代表余华就是在颂扬暴力,这只是其一种夸张以及反讽的态度,余华通过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将人性中所存在的阴暗面所展示了出来,同样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美的向往和期待。

1.2.2叙事结构上的空缺和重复

在先锋派小说当中,较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就是结构,其在整个作品中有着较为强烈的表现力。而余华在创造的过程中,他对于结构的安排在一方面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作品,另一方面也在安排结构的过程中展示了自身的才华以及智力。观看余华在80年代所写的作品,我们能发现其结构大多是空缺、重复的叙事结构,例如,在其所创作的《我的真实》这一作品中:“所以我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生活给我提供的那些东西。所以在我的创作中,也许更接近个人精神上的一种真实。我觉得对个人精神来说,存在的都是真实的,只存在真实。在我的精神里面,现实里其他人会觉得不真实的东西,我认为是真实的[2]。”观看这段文字,我们能明显地发现其内容中的空缺与重复,而这些都属于作者对存在本质的追寻和探索。

2近期的消费主义特点

2.1身体欲望的泛滥

观看我国文化作品能发现,对于人的描写大多是由上而下,由上半身向下半身进行描述,这种描写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消费社会文学的大众化走向。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观看到一些较为普遍的感官化以及肉身化的倾向,由此可见,余华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的影响。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肉身化写作是为了拒绝在政治上所受到的约束,属于一种写作风格也是一种写作观念。但是,在9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肉身化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丢失了批判的意义,而转向于迎合市场。

2.2超现实的语言与符号化叙事

观看余华所创作的作品《兄弟》我们能看出整部作品的叙事主体都是“我们刘镇”,这属于一种全知的叙事视角,余华在写作的过程中,是站在当代立场上去讲述李光头和宋钢兄弟的故事,所以,观看文章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大量的流行语句,这也是作者所说的“喧嚣的语言”,这些语句在文章中增加了很多夸张以及荒诞的色彩,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戏谑的味道。在《兄弟》这篇文章中的下部内容中,观看其内容我们能发现,大量的流行话语占据了小说的主导,但是,这些流行话语的大量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说情节出现了失真现象[3]。例如,在文章中所出现的他是“全县人民的GDP”、“处女膜经济”效应、李光头导演的处美人大赛这个情节等内容,都属于现代较为常见的内容以及画面,而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幅纷乱芜杂的画面。但是,余华这部作品和之前的作品而言,更加的中国化,也更加的传统,其在西方的影响很大,但是,在中国似乎没有很认可。虽然《兄弟》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但是,其中依然还是潜藏着一些现代这一元素。

3结语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属于较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同时也是文学内部自身的发展和革新,我国文学可以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与传统经验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与余华创作的先锋转向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余华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

参考文献:

[1]高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阅读与余华创作的先锋转向[J].外国文学研究,2016,14(1):119-128.

[2]李敏.余华文学创作转向分析[J].才智,2011,32(34):164-165.

[3]贾丽娜.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余华创作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5,36(1):75-76.

作者简介:

李咏璇(1994.10—)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语专业。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猜你喜欢
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温暖的假糖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余华的“优点笔记”
那件棉大衣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读与写(节选)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