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的写作特点简析

2016-05-30 16:48刘亚平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隐喻

刘亚平

摘 要: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小说《野性的呼唤》运用生动的隐喻、象征、对比手法,通过变换角度的叙述等多种艺术手段,将在特殊环境中挣扎的狗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写作特点;隐喻;多角度叙述

《野性的呼唤》,又名《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是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小说。故事围绕着当时社会中盛行的淘金热,主要叙述了“主人公”巴克从文明的人类社会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过程。从小生活在温室环境中的巴克被偷着拐卖到原始荒野当雪橇狗。残酷的现实触动了巴克由于人类文明的长久熏陶而丧失的向大自然回归的本能和意识。恶劣的生存环境锻炼了巴克,它在历练中不断成长,最终通过战胜狗王斯匹茨而赢得了拉雪橇狗群中的头把交椅。当残暴的哈尔将巴克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约翰·桑顿的解救让巴克感受到温暖,并决定誓死效忠恩主,但恩主的遇害彻底打碎了巴克对于人类社会的留恋,从而促使巴克坚定决心,毅然走向荒野,回归自然。小说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在特殊环境中挣扎的狗的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极富想象的空间,生动的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隐喻、象征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荒野,总是充满金子般的诱惑力。作者笔下的阿拉斯加白雪皑皑,荒野广袤而寂静。“严寒仿佛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在零下六十五度的气温里,一个人只要在雪里多躺几分钟,就活不了。”然而,这片荒野却有着丰富的意蕴。这里有神圣与威严,北国的荒野,除了极度的严寒,还有一种严酷的、不可侵犯的、超人力甚至超其他自然力(如浪潮、风暴、地震)的神圣和威力;这里有人类无法左右的公正,寂静的雪野对任何生命无时无刻都是一场最严峻的生死考验,它很严厉,毫不留情,但很公正,它对一切都铁石心肠,无动于衷,对于人的冒险行为既不帮助也不阻止,但只要稍微违反自然法则,就会统统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小说中以狗喻人揭露了深刻的社会主题和人性主题。作者在描写巴克时,赋予了它与人相同的情感和品质:它懂自尊,知道害羞,聪明有悟性,善于谋略且想象力丰富;它喜欢做梦,有幻觉,感情丰富并且非常怀旧,忠诚勇敢,爱憎分明,不畏强暴,为自由、为报恩视死如归。小说中的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工具和附庸,而是具有自身价值和意义的生命强者。作者在写巴克时多次强调了自尊,当巴克发现自己被贩卖时,感到的是受伤的自尊,它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在这里,狗充分展现了它的主体意识,它也拥有自己的尊严和骄傲,并不是任由人类主宰命运的傀儡。在它击败了领头狗斯匹茨后,主人公弗朗索瓦却让别的狗当领头狗。巴克坚持不妥协,弗朗索瓦用大棒来教训它,它仍然与其较量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微笑着站在自己争取到的位置上。巴克身上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量,散发出了汹涌澎湃的生命气息。

《野性的呼唤》通过透视一组有机联系的象征使人生主题的内涵再现。作者将种种象征写得真切形象,令人感动,极具震撼力。

其次,小说中狗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狗(巴克)勇敢、善良、忠诚、感恩,具备超强的适应力、卓越高超的领导能力。巴克被卖给了狗贩子,从米克法官家安逸的环境到了北方严酷的生活中,但它很快适应了生存法则。即使空中一点预兆也没有,他也能未卜先知地在树旁或堤岸边掘洞,躲在里面安然地避开强风的侵袭。巴克充分发挥管理的长处,把狗队治理地井然有序。它用尽力气拉起100磅的面粉为主人赢得赌注。而人类却大部分是虚伪、残暴的。人类自以为是狗的至高无上的主人,人类在对待狗时,依然用的是绳子、笼子、大棒,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丝毫不顾及其它生物的命运。红衣人对狗进行赤裸裸的威胁:“如果你要做一条好狗,那么一切都会很好。如果你要做一条坏狗,我就会敲碎你的骨头。”正是因为人类的一系列自私行为,导致狗群的悲惨命运,同时人类也自食恶果——黑尔一家葬身白河,巴克最终回归荒野,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预警。

再次,多重的叙事视角,史诗般的语言

《野性的呼唤》中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来讲述故事,但是不同的是,故事有时是从外界来讲述,有时又是通过小说的主人公巴克的眼睛来看世界。在小说第一章中的背景描写就是从外部以一个全知全能的角度来叙述,其后的场景中作者又转变了叙事角度,故事又不时地从巴克的视角被讲述。作者变换着叙事角度,把巴克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野性的呼唤》中激荡人心的震撼力是通过其史诗般的语言实现的。语言是任何一类文本的表现载体。因此,语言的把握极其重要。一部作品能不能吸引读者的眼光,首先取决于它的语言。精美的语言能让读者在未深入作品时提前获得一种直觉的审美愉悦。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了北国的雪野,特别是巴克响应狼嗥奔走丛林的描写,极具神秘感,且充满力量美和野性美。其描写场面之恢宏、空旷与激荡,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例如写巴克和原来的领头狗决斗的一段:“他们兜这圈子,两耳直竖,互相嗥叫着,寻找出击的时机。巴克感到眼前的情景很熟悉,恍惚想起了一切——白色的树林,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月光和喋血浴血的恶战。在一片白色中笼罩着可怕的平静。空气死了一般凝固——一切都停止了运动,连树叶都一动不动。”……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文中还有很多很多。

《野性的呼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狗的故事,同时也是对人类灵魂最深处那奇异而又捉摸不定的动机的探讨。它能让读者欣赏到动物的可爱,动物与人之间的深情,又可以品味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复杂,领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野性的呼唤》,(美)杰克·伦敦著,石赟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07月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隐喻
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隐喻探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汉韩“风/바람”的隐喻对比研究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一滴水里的隐喻
“足”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