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2016-05-30 16:48伊春霞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护理

伊春霞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研究医院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提高护理水平与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方法: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护理安全教育以及规范化流程等培训,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进而提高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各种培训,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增强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护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各种防范管理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结论:护理过程中,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管理对策,能够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效减免不安全隐患的存在,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放心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

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因护理人员失误以及过失受到各种伤害、出现残疾以及死亡情况,即护理安全。护理安全能够有效杜绝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在伴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得到了有效维护。同时,新形式下,医疗服务机构对医疗风险以及各种隐患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护理过程中不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护理工作人员自身原因。护理人员不具有法律意识,没有接受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导致患者隐私权或保密权受到侵害。如:护理人员交谈过程中泄漏了患者的隐私、随意暴露患者躯体等。护理人员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没有有效收集与管理相关证据以致引起纠纷。护理人员在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护理范围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不能够进行及时学习,以致对各种治疗与操作规程不了解,对医嘱不甚清楚,进而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情况下,盲目实施护理工作,极易导致事故发生。同时,有的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也没有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以致不熟悉操作规程,也容易导致护理纠纷。

(2)物质方面原因。护理人员只有借助有效的护理设备,才能够较好的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如果对各种护理设备性能不了解,就极易发生医疗事故。同时,如果护理设备性能不佳、急救器材具有故障,就会形成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护理安全还会受到护理物品质量的影响,如:输液器出现问题是导致护理不安全的重大隐患。护理人员对药品进行调配时,没有对药品名称及有效期进行认真核对等也是不安全隐患。

(3)环境方面原因。首先,医院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病区物品配备以及摆放不当等都会形成一定安全隐患。其次,医院实施消毒隔离不规范,造成交叉感染等致使医院环境受到污染。第三,医院对毒、麻等危险药品管理以及使用不规范,致使存在极大不安全因素。第四,医院病区存在火灾、盗窃以及其他犯罪等不安全因素。

(4)患者自身原因。患者只有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护理人员才能收到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也才能够及早康复。患者虽然已经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以及维权意识,却缺乏相关的医疗知识,对护患关系没有正确认识。因此,护理人员工作达不到患者预期目的,就会产生医疗或护理纠纷。

(5)医院管理失误原因。由于护理资源少,导致医院对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能够满足患者需求。同时,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就会加大,进而在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护理程度欠缺等情况,患者就会感到不安全。医院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质量监控等,或者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测,就会引起医疗纠纷。

二、护理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护理质量与护理道德观都需要安全护理。护理工作需要具有高素质、极强责任感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有必要对护理人员开展职业道德以及法制教育等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使其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培训,不仅能够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而且也使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权益得到维护。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以及业务素质,是患者及家属对其具有信任感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且能够提高其道德素质。

(2)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医疗机构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才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医疗机构应依据不同科室、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大小,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动态调配,通过不同方式合理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缺乏问题。

(3)医疗机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医疗与护理具有安全质量保证,是患者选择就医的前提。医疗机构只有对护理安全质量中的隐患进行排除,制定严格的各种风险防范措施、质量控制管理标准、药物药品核对制度等,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工作流程与环节进行规范,才能够让患者具有安全感。同时,医疗机构对发现的问题应予以及时纠正,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医疗机构应强调护理人员在工作收集与管理好相关证据,对日常工作记录制度严格遵守。

(4)医疗机构必须具备检查标准及内容。医疗机构必须有科学检查标准与护理质量相匹配,使各项护理工作情况都有规范与标准与之相对应,必须严格实施护理质量检查。医疗机构对重要设备必须严查,在重大节日及特殊时间段必须严查。同时,医疗机构应针对不同护理人员的不同情况予以相关检查。医疗机构实施管理中,只有重视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细节之间的相互结合,才能够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疗机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安全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不仅自己要勤于发现与防范,而且应鼓励护理人员注重细节,从而患者安全隐患程度才能够降到最低。

(5)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很多护理不安全行为具有不自主性。护理人员能够自我控制非常重要,护理管理者必须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护理管理者必须了解各个科室及专业情况,对薄弱环节熟记于心,对危重患者护理易出现的情况必须清楚,从而依据不同护理人员特点安排不同护理工作。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对护理人员思想上予以教育、工作业务上予以指导、制度及工作环节上予以督促,从而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三、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护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与规范化。患者生命与护理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护理中的一点疏忽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重大伤害,甚至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可弥补的遗憾。护理工作者只有对护理的每个环节予以重视,对可能存在每个安全隐患予以排除,才有可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护理管理者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朱兰坚.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04:67-68.

(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管理对策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