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6-05-30 20:29王轶丹王宏莹刘树岭周利明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王轶丹 王宏莹 刘树岭 周利明

摘 要:体育运动对促进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有其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自信心、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和减轻应激反应与消除疲劳等几个方面。本文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下,提出了如何做好体育教学和锻炼对学生的心理转化,学生如何掌握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运动作用;影响分析

1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不仅注意力高度集中,还会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记忆与思维。这种过程能有效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人体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转换过程加强,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与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提高运动者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协调性与反应速度。体育运动还能促使人的本体感觉、触觉速度和重力觉等更为敏捷与准确,从而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对学生而言,较长时间的学习——即脑力劳动过后,适当的体育运动有益于他们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分析和记忆力等心智能力水平的健康发展,并具有稳定情绪、乐观向上和疲劳感下降等功效。这些非智力成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体育运动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感知能力

“公开、公平、公正”和“更快、更高、更强”原则是体育运动所推崇的目标,体育运动对培养和塑造运动者良好个性心理已被世人认可。遵守竞赛规则、克服困难、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行为;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珍惜自己获得胜利的权利,是每一个参与运动的人都必须做到的。通过运动来表达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先进的思想与愿望;在公平竞争中锤炼品行;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个人与祖国之间的抉择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运动中一系列的思想过程对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心理是十分必要与有益的。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既能在体育运动中强健了体魄,又能寻求到精神的安慰和满足,长期坚持就使得整体面貌和自信心均表现良好。

3体育运动对调节学生情绪、增进快乐作用明显

学生在参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时,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乐趣、体会到快乐的感觉,还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缓解,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此外体育运动由于具有减轻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之功效,所以对有轻微神经衰弱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4体育运动能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事实是高技术带来生产方式转变使劳动个体化日益凸显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匮乏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当今社会可以说人们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在人际关系上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兴趣,因此他们生活的很安逸与舒畅。而那些人际关系一般或不好的人则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总是缺乏一些生活的乐趣。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与群体性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体育运动中人与人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所形成的一种亲和力完全可以改变人际关系的疏远现象。因为运动中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信息,不用言语即可相互交流和找到知趣相投的知音。所以学生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忘却烦恼痛苦、克服孤僻,还能扩大社会交往,较好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相互信任,起到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还有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特有的团体性对运动者提出了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要求,参与者只有在默契配合、互相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对那些性格较为怪癖、郁郁寡欢、不善言谈的学生而言,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让他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5体育运动能减轻应激反应和消除疲劳

体育运动对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有降低的作用从而能减人体的轻应激反应。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还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所以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加他们的心理坚韧性。试验表明一些高应激反应的学生接受散步或慢跑的预防应激训练后,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远强于未接受任何方法训练的被试者。

疲劳是一种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的综合性症状。研究表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任务标准要求超出其个人能力所及或运动中情绪消极时,相对应的身体反应就是生理和心理会很快地产生疲劳。而如果体育运动中任务标准不高、保持中等强度运动量及情绪状态良好时,身体反应就是能减少和延缓疲劳。此外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最大心输出量、肺活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也能起到减少和延缓疲劳之功效。有研究指出,身体运动后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该化学物质具有类似吗啡对人体作用一样的效应,可使人产生欣慰快感和减少疼痛。内啡肽引起的这种欣慰快感还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及其他不良情绪的程度。

参考文献:

[1]管声豪.体育对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13,(1),87-89.

[2]扶建华,刘明,刘昕.论终身体育思想的学校体育教育及其目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D161033主持人周利明,本文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1唐山市第八中学

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