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2016-05-30 21:41齐秀丽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机械中职

齐秀丽

摘 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出现的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二难”问题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二厌”现象,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在本专业课教学实践中遵循直观性原则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课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机械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初、中级技术工人的重任,开展本专业教学活动是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途径。但是,机械类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却使本课程教学中出现了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二难”问题,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二厌”现象,从而影响了本专业教学根本任务的顺利实现。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手段从根本上解决本专业课程教学的“二难”问题,消除“二厌”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近几年来,通过在机械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对此问题的探索,笔者认为,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要解决“二难”问题和“二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内涵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这一基本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即通过感性、形象而具体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少学习抽象概念的困难,并通过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从而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

二、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遵循直观性原则的必要性

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所有学科都可以采纳的,但是,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遵循直观性原则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主要是由下面四个原因决定的:

1.中职机械专业课程特点

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大多具有知识面广,概念性强,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的特点,如《机械制造工艺学》中车、铣、刨、磨等工艺,《机械基础》课中齿轮、轴系零件等,不少课程又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空间想象力,如《机械制图》中的投影法、组合体、零件图和装配图的

2.中职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

机械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的特点。由于机械专业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生产实践中的具体事物,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把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所述事物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讲解清楚,就必须借助于教学模型、图片资料、实物等手段展开,如果脱离了这些教学手段,仅仅以课本知识单纯地作理论教学的话,就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无法接受,从而造成“二难”问题及“二厌”现象出现。

3.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

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遵循直观性原则又是本专业的教学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基础薄弱、思维狭窄、对学习缺乏信心,所以,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得尤其困难,特别是对于机械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更是束手无策。如果教师把这些原理、理论通过建立模型、借助影视等方法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

4.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功经验

发达国家在机械类专业课教育中直观性原则应用非常广泛。德国作为全球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在这方面就很有代表性,他们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大量坚持直观性原则,而且在教材的编制上也处处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如数控编程中,对于程序指令的说明,他们往往用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指令的含义,G00快速移动就用飞机图片代替,G01慢速直线移动就用人走路的图片代替,每一条指令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教材中都用图片加以形象说明,读者观之则一目了然。德国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员工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是不可分割的。

四、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直观性原则的实践

在多年的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笔者收集了不少直观性原则贯穿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下面仅介绍两个典型案例供读者参考:

1.《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教学实践

《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是2003年10月的一堂市级观摩课,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讲解曲柄存在两个条件的构成原理及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授者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四杆机构运动的三种情况(图a:最长杆+最短杆=其他两杆之和,图b:最长杆+最短杆>其他两杆之和,图c:最长杆+最短杆<其他两杆之和=,然后,设计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组问题,由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课件后分组讨论并总结归纳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两个条件。本堂课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形象生动的课件制作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观摩老师的普遍好评。

2.《G32指令控制螺纹切削》仿真教学实践

数控编程过程中,学生对各程序指令掌握如何?运用了指令后,产生的加工效果怎样?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自己加工来验证解决。但是,数控车床价格昂贵,操作危险性大,目前的大班教学又不可能让教师在一课堂上就对每个学生编制的程序进行批阅,如果把学生编制的程序直接输入数控车床加工,机床、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所以,授课教师就在多媒体教室内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指导学生对自己编制的程序直接在仿真系统内验证,通过直观地验证,不仅解决了数控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而且学生边编程边验证,在探索中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这堂课教学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直观教学的处理和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对其他兄弟学校从事数控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要解决中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二难”问题,从而有效消除“二厌”现象,遵循直观性原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当然,最佳绝不是唯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从本专业课程的整体上去把握这条基本原则,做到灵活运用,务求实效,只有这样,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的教学才能走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南安市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课机械中职
调试机械臂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简单机械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按摩机械臂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