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学习的阶段性

2016-05-30 03:42张岚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技能

张岚

摘 要:本文通过阐释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试图给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给予一些启示。

关键词:学习阶段;质和量;学习习惯;技能

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他从一年级开始就用英语写小说。原则上,我并不反对学生写小说。相反,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参加创造性的活动太少。但是,在英语尚未打好基础的时候就急于用英语写长篇小说,我确实疑虑很深。事实上,我的这个学生英语学得相当差,口语和语音尤其困难。原因之一是他超越了基础阶段学习的要求,做了他当时还不适于做的事。

我以为英语学习者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各个学习阶段的特点,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归还自己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在英语专业中,我们通常把英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这一学习阶段。

一、关于基础阶段的要求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知识。语音方面包括因素、意群、单词和句子重音;基本的升、降调、节奏以及朗读技巧。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名词的单复数,各种代词的用法,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形容词比较级以及介词、量词的用法等都属于词法。句法则包括句子成分和种类,复合句以及各种从句,主谓一致等等。词汇首先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要把注意力先集中于最常用的三、四千个词。注意词的形、声、义;注意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以及搭配等。一些基本的东西要搞得滚瓜烂熟,不能浅尝辄止。

(2)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听得方面包括能够在正常语速或接近正常语速的情况下,抓住所听内容的大意,而不为个别生词和难点所扰。说则包括问答、复述、讲大意、讲故事、日常会话以致讨论、辩论等。读包括研读和速读两种能力。以往对速读重视不够,近年来许多学校加强了这种训练。写从写单句起,到问答、复述、写摘要、记笔记、写作文。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点似乎不如前两方面那么具体,但其重要性绝不低于前两者。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者要善于模仿;勇于实践,不怕犯错误;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喜欢猜测、想象,不满足于现成答案;注意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不依赖教师和同学,首先依靠自己去寻找答案,刨根问底,充分利用词典、语法书等工具书。这些道理看来简单,实际上哪一条要做好都并不容易。词典就有会查不会查之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一碰到生词就查字典,在选择词义事常常出错,读词义解释和例句时往往不够细心。碰到生词时,最好先看看上下文,猜测一下词义可能会是什么,这时查词典比较容易找到正确的词义。词义解释一般是十分考究。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解释方法不同。例句经过精心选择,应该最能说明该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读到例句至少应该念上两遍或者抄在本上。至于词典里的各种符号、缩略语等都应十分注意。

在基础阶段,在处理质和量的关系上,我认为要把质放在首位,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这自然不是愈少愈好。我也不赞成泛泛地不问场合地提倡“少而精”。学习外语必须保证一定的量,不多听多读,哪里来的语言材料?不多说多写,哪里来的语言熟巧?应该有比较充足的实践量。但是,不能因为追求比较大的实践量而忽视对质的严格要求。在正确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是,宁可学得少些,抓的扎实些,在基本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多下些功夫。要不厌其烦地做那些简单,然而却是必要的练习,例如,拼法、不规则动词形式、听写、复述等等。对于错误虽不必逢错必纠,但总的来说应该在准确的基础上求流利,而不是像一些国外学者所说“在流利中求准确”。

在着重讲了质的重要性以后,还应该强调在基础阶段应该尽可能多听一些简易的录音材料,多阅读一些简易读物。简易读物是用最基本的3000~4000个词该写过的故事、小说,在书店里很容易买到。正因为这些读物使用的是基本词汇和句法结构,因此,读得多了,对于基本句法和基本词汇就特别熟悉,掌握得特别牢靠。英语专业的学生至少要读几十本才收效明显。我们有的学生读了三五本以后就来抱怨,说没有任何收获,似乎什么也没有记住。这样的学生每年都有,我们总是这样告诉他们:“念下去,会有收获的,不要担心。”读书像吃饭一样,营养的吸收有一个过程,任何人都不可能吃上三、五天好饭菜就长得膀大腰圆,对于学习自然也不应该提出过分急切的要求。凡是坚持读下去的学生,日后都有所长进,也不再找老师诉苦了。

二、提高阶段有不同于基础阶段的一些特点

提高阶段自然不应与基础阶段割裂开,基础未打好的还要继续打基础。但是提高阶段确有不同于基础阶段的一些特点:

(1)语言的视野拓宽,语言的难度提高,原著代替了改过的简易读物,题材更加丰富,体裁更加多样。

(2)增加了用英语开设的文学、语言学、历史、社会、文化等课程,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3)增加了专业训练的课程,例如,开设口译、笔译、经贸、外交史等课,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4)通过写学士论文获得初步的科研能力。在这个阶段,尽管还能通过精读、笔语、笔译、口语、口译等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但不应忽视在选修课中同样可以结合历史、文学、语言等课程,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西方大学的英语系通常不设什么时间课程,外国学生主要通过读参考书、写论文、参加讨论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这里尤其要强调写作。写论文时结合课程内容的真正表达思想观点的写作,这比复述故事、写摘要是层次更高、要求更严的练习。写作不能代替口语练习,但是,只有写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才能保证口语能力的长进。写首先是对于人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对问题考虑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思路清楚才能写得有条理,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一般知识、文化历史知识,获取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在提高阶段,需要更加重视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熟悉几种主要的词典、工具书的特点,手头要有几部好词典,要善于使用以英语解释的词典。

上面提到的基础与提高阶段的若干问题主要涉及英语专业学生,但是我认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更有计划地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在打好英语基础之后,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画唇技能轻松
医院院长必备十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