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016-05-30 04:01周玉花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主体物理价值

周玉花

人们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没有足够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问题,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人为地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立起来,过分注重教育适应社会的价值,但忽视了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乃至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仍是大班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学科教学的主要手段。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点:

一是课堂教学主要以瞄准升学、考试的目标,只注意书本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备课、讲课无法兼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更谈不上照顾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三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较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讲授活动为主,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种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的错误认识仍然影响着许多人。

四是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多数使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经常是注重学生是否符合管理功能的要求,而以牺牲学习功能为代价,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德育、美育等发展。注意真实任务的完成。枯燥抽象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只有从真实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真实问题,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在物理学科学习方面,学生客观存在兴趣、学业成就、以及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个体差异等情况,以及物理教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知识结构为中心、以物理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的三大特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根据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学习活动中采用使学生主动探索的基本形式,根据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分析、创意、操作能力,为保证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应运用适当的教学实施策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分层分类指导和推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一个教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呢?那就是必须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要的问题是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以主体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主导观念,确立现代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效益观和师德观,充分理解学生,创造机会,使之体验成功,注意个别差异,促使其主动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多采用主体参与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水平。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物理价值
只因是物理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