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芬湖“僵尸鳄”之谜

2016-05-30 10:48瑶瑶
阅读(科学探秘) 2016年4期
关键词:短吻鳄硫胺素鲑鱼

瑶瑶

在美国弗罗里达州的格里芬湖,生活着许多美国短吻鳄(密河鳄)。这些短吻鳄和中国的扬子鳄是近亲,体型比扬子鳄要大一些,一般体长为1.8~2.7米,有些巨型个体的体重最大超过1吨。短吻鳄的远祖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曾经和恐龙一起生活在地球上。

格里芬湖丰富多样的物种类型为短吻鳄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湖边分布着潮湿松软的淤泥,十分适合短吻鳄挖掘洞穴躲避冬季的严寒。到了繁殖季节,短吻鳄会把自己的卵用淤泥和植物掩埋起来,这样不仅保证了鳄鱼卵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顺利孵化,还能有效防止外界因素对鳄鱼卵的破坏。在这里除了人类以外,没有天敌可以威胁到短吻鳄的生存。可以说,格里芬湖是短吻鳄的“天堂”。

可惜好景不长,在1997年的时候,人们发现格里芬湖的短吻鳄出现了大量的非正常死亡现象。这很奇怪,因为短吻鳄作为称霸格里芬湖的“霸主”,几乎没有野生动物能够伤害它们,如果是人为捕猎造成的话,偷猎者也不会留下数量如此多的尸体不顾。有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格里芬湖的生态环境变化(物种入侵、水质改变、湖泊面积减小等)导致了这种结果,但短吻鳄作为进化了两亿年之久的远古猛兽,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免疫功能都十分完善,完全适应格里芬湖的自然环境。再说,既然那场让恐龙都全军覆没的史前浩劫都奈何不了短吻鳄,区区的环境改变又怎么会造成如此多的短吻鳄死亡呢?

科学家们对短吻鳄的尸体做了细致的检查鉴定,结果十分惊人:这些短吻鳄死于溺水!鳄鱼是两栖动物,一般来说成年鳄鱼在水里的时间比在陆地上长得多,它们个个都是游泳和潜水的一把好手,怎么会被淹死呢?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发现,那些活下来的短吻鳄全都毫无生气,经常整天匍匐在岸上一动不动,甚至不去捕食。而在水里的短吻鳄也仿佛失去了游泳的力气,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在水中嬉戏捕猎,而是活活淹死自己。科学家把这些表现出四肢无力、精神不振的患病短吻鳄称为“僵尸鳄”。

为了找出“僵尸鳄”的因,科学家们对短吻鳄尸体的各个部位都做了详细的化验分析,最终他们发现,患病的“僵尸鳄”大脑中的神经元有一定程度的受损。神经元是大脑接收外部信息和向身体各部位传达命令的“邮差”,如果这部分出了问题,大脑就无法及时接收、处理外界的信息并指挥躯体作出有效的反应,这就是“僵尸鳄”四肢无力、萎靡不振的真正原因所在。

尽管找到了这一个线索,真正的“幕后凶手”——导致“僵尸鳄”大脑神经元受损的“元凶”的身份仍然扑朔迷离。这时,科学家开始把注意力从短吻鳄本身转向了外部环境。多年以来,人们在格里芬湖四周大兴土木,建造“淤泥农场”,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料被倾入湖中,导致了格里芬湖湖水的富营养化。2007年,中国的太湖暴发了蓝藻污染事件,究其原因,正是无节制的污水排放引起的湖水水质富营养化。然而早在十多年前,格里芬湖就已经遇到了这一问题——蓝藻在富营养的水环境中疯狂而无节制地生长,湖泊环境迅速恶化。科学家们发现,这种蓝藻死亡后会释放出一种神经毒素,这一发现一度让研究人员以为找到了“僵尸鳄”死亡的罪魁祸首。遗憾的是,接下来的研究表明,这种神经毒素并不会对短吻鳄强大的免疫系统造成威胁,它并不是导致短吻鳄大脑神经元受损的真正“凶手”。

到这里,研究好像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在短吻鳄的尸体上,除了神经元损伤以外,其它一切正常,而在外部环境中,除了神经毒素这一变量的存在,其它因素也都与从前一样,但这两个因素之间却各自独立,不成因果。事关数百条珍稀短吻鳄生死存亡的调查研究也因此处于停滞状态,研究人员一筹莫展,而格里芬湖中的短吻鳄仍然在痛苦地死亡,人们焦急地等待着转机的出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项目的研究者们认识了一位在北美五大湖地区研究鲑鱼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科学家,这个科学家所遇到的鲑鱼死亡现象和格里芬湖“僵尸鳄”十分相似,他的经历和办法给了研究人员很大的启示——在研究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这个科学家突发奇想:鲑鱼的死亡会不会不是因为外部环境中多了某种“毒物”,而是因为自身缺乏了某种必须的物质呢?怀着这样的想法,他迅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这位科学家把患病的鲑鱼放在水箱中,不断地往其中添加各类物质,观察鲑鱼的反应。终于,在往水中添加了一种叫做硫胺素的物质后,鲑鱼奇迹般地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活力。硫胺素也叫作维生素B1,是保证生物神经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营养物质。得知这一情况后,预感自己已经找到答案的研究人员对短吻鳄的尸体做了更为细致深入的检查,结果也在意料之中——硫胺素缺乏。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短吻鳄缺乏硫胺素的呢?这个问题很快被研究人员乘胜追击,一鼓作气解决了。原来,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蓝藻身上——蓝藻的爆发式扩张为一种叫做美洲真鲦(i1)的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所以美洲真鲦也开始大量地繁殖增长,逐渐把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侵占殆尽,于是短吻鳄不得不被动地以美洲真鲦为主要的食物。美洲真鲦的体内含有一种叫硫胺素酶的物质,它会分解硫胺素。短吻鳄过去也会吃美洲真鲦,但食用的量只占它总饭量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其他的食物也能为短吻鳄补充硫胺素,所以没有什么问题。但如今,美洲真鲦充斥着格里芬湖的每个角落,短吻鳄为了不饿死只能超量摄入硫胺素酶,导致自身硫胺素缺乏,成为痛苦的“僵尸鳄”。

历时六年的调查研究终于结束了,科学家找到了“僵尸鳄”事件的“凶手”。究竟是谁呢?蓝藻?美洲真鲦?还是硫胺素酶?都不是——别忘了,在此之前,短吻鳄、蓝藻和美洲真鲦已经在格里芬湖共同生活了成千上万年,相安无事。是我们人类无节制的生产活动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经历了两亿年风风雨雨的短吻鳄一度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的环境是敏感而脆弱的,如果人类继续不加限制地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谁又将是下一个“僵尸鳄”呢?

猜你喜欢
短吻鳄硫胺素鲑鱼
雏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
熊鳄争霸
星球传说 鲑鱼人1
星球传说 鲑鱼人2
鲑鱼回家
八百万年从未变化过的动物
互利互惠
猛鲑鱼巧捉长嘴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硫胺素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
反刍动物硫胺素营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