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野菜警惕日光性皮炎

2016-05-30 10:48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光敏日光性皮炎

眼下春暖花开,带着

孩子到户外踏春,采采小野菜,晒晒小太阳,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但小学老师张女士最近可就郁闷了,假日里带孩子去郊游踏青回来,脸上就开始痒痒,几天后脸上居然又红又肿,还有些热辣辣的很不舒服。她急忙到医院皮肤科就诊。经医生检查、辨证,诊断为植物性日光性皮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经过询问了解到,原来张女士是野菜爱好者,春天一来,许多鲜嫩可口的野菜都开始生长,张女士自然不能错过,郊游时采挖了不少灰灰菜,回家当晚就烹制食用,大饱口福。医生说,正是张女士最爱的野菜,惹来了日光性皮炎。建议大家吃野菜后尽量别暴晒,以免“日光性皮炎”找上门。

什么是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亦称晒斑,也就是紫外线过敏,是正常皮肤经暴晒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水疱和色素沉着、脱屑。中医称之为“日晒疮”,《外科启玄》中就有“受酷日暴晒,先疼后破而成疮者,非血气所生也”的记述。一般认为,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外受暑毒、腠理不密所引起,治疗则以凉血祛暑、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日光性皮炎是由于皮肤受日光中的290~320纳米的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后,被照射的部位发生光毒反应,即急性炎症反应,其反应的程度常与光线强度、照射时间和范围、环境因素,以及个人的皮色深浅和体质、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夏春季节多见,发病时间多在3~8月份,过敏体质人群,尤其是对光敏性物质过敏的人以及儿童、青年、女性和患有代谢疾病的人群易发病,滑雪者及水面工作者也是高危人群,年老体弱者若发病则容易症状较重。

日光性皮炎的病程较短,一般于暴晒后数小时内,被晒部位的皮肤就会出现皮肤红斑、潮红肿胀、自觉灼热、干痛触之尤甚、双侧眼睑肿胀、眼睑闭合不能睁开、口唇外翻、张口受限等表现;2~3天后炎症消退,皮肤脱屑或遗留轻度色素沉着。少数患者日晒后出现慢性损害,如皮肤增厚、角化等,日晒面积广者,还可能引起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和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甚或心悸、谵妄或休克。本病为局限性,轻者1周可愈,重者常需2~3周或更久,主要表现是自觉灼热麻木、刺痛或瘙痒,面部、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出现非压陷性浮肿,紧张发亮,并见色素沉着,严重的还可能有水泡、大疮和糜烂,有时还伴有发烧、头痛、头晕、胸闷不适等。

野菜引发日光性皮炎

由食入野菜引发的日光性皮炎,通常被称作“植物日光性皮炎”,就是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像植物一样发生了“光合作用”。野菜中许多品种含有卟啉类的光敏性物质,当人体食入此类植物后,光敏性物质经过肠道吸收,随血液到达皮肤,通常如果少量摄入,光敏性物质会很快被转化、排泄;若食入量过多,体内一时不能将野菜中光敏性物质转化或排泄,而是积存于皮肤组织内,就会增加皮肤的光感作用。如果在这时被阳光暴晒且持续较长时间,就会导致机体吸收大量日光中的光能,这种光能可激发野菜中的光敏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半抗原,再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使得机体具有了相应的抗原性。一旦再次发生就会引起免疫损伤,从而诱发植物日光性皮炎,出现裸露部分皮肤红肿、出疹子,并伴有明显瘙痒、烧灼或刺痛感等症状。

一般来讲,发生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人不多,一般是在食用野菜后的10天内发病。但随着过敏性体质人群的增多,如今因为饮食、出游不当引发日光性皮炎的人群也在增加。日常生活中光敏性植物主要以野菜居多,春季是野菜集中上市的季节,属于光敏性的野菜主要有灰灰菜、油菜、紫云英、苋菜、荠菜、萝卜叶、小白菜、甜菜、马兰头、菠菜、马齿苋、莴苣等。

由此可见,诱发植物日光性皮炎需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日光性过敏性体质、近期吃过光敏性野菜、长时间晒太阳。

日光性皮炎的防治

预防植物性日光性皮炎,主要是防范诱发植物性日光性皮炎的3个条件。其中日光性过敏性体质是难以改变的,因此,重点是不吃或尽量少吃光敏性蔬菜和避免日光暴晒。

有过敏病史或代谢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把好食物“进口”关,尽量避免食用光敏性蔬菜,即便服用,一次食用量也不宜过多。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直接受强光照射的机会,特别是年老体弱及内脏疾患者。建议晴天外出时不要裸露皮肤,可以打遮阳伞,戴宽边帽;最好使用SPF值15以上的防晒用品。暴晒前可在暴露处外抹一些遮光剂,如10%萨罗软膏或5%二氧化钛乳剂。

如果出现日光性皮炎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本病日光暴晒后皮损发病急,通常可采用内服药物治疗和外部局部疗法。内服药物治疗首选西药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硫酸镁等,以及维生素类(维生素C、烟酰胺等)等药物,同时配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标本兼治。外用药物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消炎痛溶液、氯磺水杨酸、吲哚美辛溶液等。但一定要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出现副作用。若不能及时就诊,可在红肿明显处冷湿敷,在溃疡处可敷贴10%硼酸软膏。对于初患日光性皮炎的患者要积极早期治疗,如发现脱屑、起疱、皮肤发红,禁用激素类软膏或刺激性的外用药,以免继发感染。患者要重视综合治疗,增强皮肤耐受力。

临床上采用下面几个小验方,证实疗效很不错,可供大家参考。

1.苍耳子30克,苦参15克,王不留行60克,侧柏叶15克,地肤子15克,取上药水煎,外洗。

2.贯众30克,徐长卿30克,蒲公英30克,白鲜皮30克,白芷12克,白蒺藜15克,蛇床子15克。取上药水煎,放凉,湿敷。

3.还可配合针刺疗法,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并阿是穴;颜面的承浆、下关、太阳,肢端的外观、劳官等穴,可使水肿消退。

猜你喜欢
光敏日光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
基于光敏阵列直接调制的单栅式时栅位移传感器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α桉醇光敏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