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的早期诊治

2016-05-30 10:48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息肉直肠直肠癌

直肠癌与内痔或混合痔都有大便带血的表现,它们却是对人类健康危害程度和预后截然不同的两类疾病。临床上,时常有直肠癌被误诊为内痔或混合痔,延误直肠癌病人有利治疗时机的惨痛教训。其实,通过便血的具体情况,是可以将直肠癌与痔相区别的。

直肠癌便血

直肠癌便血多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而痔便血是不伴有大便习惯改变的。大便习惯改变,即便频、排便不尽感。具体表现为大便次数比正常多,但粪便性状正常或改变不多;排便后不久又有便意,但却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便,并有少量黏液血便。直肠癌的便血量一般不多,色鲜红,可与粪便不混;而内痔或混合痔的便血多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有时大便干结、便秘或排便用力过猛,还会出现大便时滴血、喷射状出血现象,但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

之所以出现误诊的情况,可能是自认为有黏血便即为痔疮或消化不良,主观臆断。怀疑直肠癌与痔同时存在时,主要看有无大便习惯的改变,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则提示直肠癌存在的可能。

直肠癌常见原因

直肠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后期逐渐表现出进展性腹痛、大便变细、大便带血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患者相应脏器会受到损害,晚期直肠癌患者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直肠/阴道瘘、骶骨和会阴剧烈疼痛、腰部胀痛及下肢水肿等情况。直肠癌的治疗办法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而且不同疾病分期的患者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有一定的差异。

直肠是大肠癌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直肠癌是由于直肠组织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一种胃肠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仅低于胃癌和肺癌。目前,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是十分清楚。全世界的专家们普遍认为,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关联密切;动物脂肪及蛋白质摄入量过高或食物纤维摄入量不足,是引发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直肠息肉等直肠疾病。

在遗传因素方面,很多直肠癌患者都有家族史,家族中的癌症患者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或者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

在饮食因素的影响上,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固醇和胆盐经厌氧菌分解后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助致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直肠癌。

不可忽视的另外一点是直肠息肉,直肠癌的发病与直肠息肉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直肠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病变,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

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容易癌变,且癌变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预后较差。上述原因都能够成为直肠癌的诱发因素。

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国民和社会都开始重视关于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临床上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方法,能够使患者早期得到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与其他癌肿一样,定期普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简单的化验即可检测出血液或组织中癌细胞引起的微量生化改变。为保证化验结果准确,病人在取粪便标本前应进食3天高纤维且不含牛羊肉的食品。如果这种筛查提示有癌肿的可能,则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在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中,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仍是外科手术治疗。直肠癌外科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肛门生理功能,尽可能提升治愈效果。常用的外科手术包括直肠癌根治术与局部切除术。直肠癌局部切除是指完整切除肿瘤以及切缘周围的正常组织,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从而达到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生活质量和保证长期生存的目的。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专家认为,在局部切除的过程中,仅仅单纯切除原发灶,没有清扫区域淋巴结,可能会导致肿瘤局部复发。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治直肠癌的关键,也是中医研究直肠癌的重要方向。直肠癌的辨证分型反映了中医对直肠癌的本质认识。依照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辨证分型标准,把结/直肠癌分为气血淤滞型、湿热毒蕴型、气血虚弱型、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按照分型予以辨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预防小贴士

预防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是消除促癌因素,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应多吃山芋、红薯、玉米、水果、新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利于肠道毒素的排除。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蔬菜及食物。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养成积极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要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因为发现的越早,治愈率、生存率越高。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平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阳光下多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都容易引发癌症。

樊志敏 教授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南京市名中医。从事肛肠专业20年,擅长痔疮、复杂性肛瘘、便秘、大肠炎性病变及大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擅长痔疮、复杂性肛瘘、便秘、大肠炎性病变及大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猜你喜欢
息肉直肠直肠癌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