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培与罗马共和末期的派系斗争

2016-05-30 05:12杨俊明
北方论丛 2016年4期
关键词:恺撒罗马

杨俊明

[摘要]共和末期罗马政局动荡不安,派系斗争频发,身处这场政治漩涡中的庞培无疑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纵观这一时期的庞培不难看出,他始终游离于平民派与贵族派之间。最终,得到平民派支持的恺撒通过征服高卢实力大增,严重威胁到庞培的地位。庞培与贵族派结成同盟,成为罗马共和末期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关键词]庞培;恺撒;罗马;派系斗争

[中图分类号]K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4-0091-05

庞培所处的时代是罗马共和国发生严重政治危机的时代。此时,罗马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代表保守势力的元老贵族派,势力日益膨胀的庞培,野心勃勃的克拉苏,异军突起的恺撒,以及与贵族派对立的平民派,他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庞培在派系斗争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了罗马共和末期的历史走向。

公元前106年,庞培出生于罗马一个贵族家庭,此时的罗马已经成为西方古典时代最发达的奴隶制国家。随着霸权的建立,传统的城邦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批颇具慧眼的奴隶主政治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和要求。然而,“罗马的元老贵族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拼命维护已经过时的城邦共和制度,竭力反对任何具有进步性的变革。”罗马社会动荡不安。同盟者战争、苏拉独裁、斯巴达克起义先后出现,对罗马传统的共和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共和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派系斗争频繁出现,平民和贵族的矛盾,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相互公然争夺权力、荣誉和财富,构成了罗马共和末期庞大冗杂的派系斗争的基础。“出身贵族或平民的政治活动家们基于各自的立场,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企图解决罗马的社会矛盾。”他们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因此,“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而奋斗”。

苏拉独裁期间,庞培追随苏拉东征西讨,战功显赫,20多岁就获得了举行凯旋式的荣耀,为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10年,尽管庞培野心勃勃,桀骜刚愎,但他一直是一位维护贵族利益的苏拉派。公元前70年前后,当罗马政局明显朝着有利于民主运动方向发展时,庞培开始见风使舵地倒向平民派。公元前71年,庞培在平民大会发表演讲,承诺自己一定信守平民派的纲领,换得平民支持他当选次年执政官。上任后,庞培立即恢复了保民官早年的权力,尤其是创立法律的权力,并废除了苏拉对保民官权力的一切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不是平民,不是平民派的领袖,而是胜利的统帅施行的,他们利用平民派当作达到自己私人目的的工具。”

庞培年纪轻轻就打破惯例,当选执政官,成功跻身于罗马最高统治者的行列。但此时的庞培既缺乏政治经验,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对元老贵族来说,他们决心维护元老院在国家的绝对统治地位。不准备再对庞培做出任何让步。然而,公元前67年,海盗活动猖獗,导致罗马粮食供应出现严重的问题,为庞培再度建功立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当时,盖比尼乌斯提出一项议案。决定授予前去清剿海盗的统帅军政大权,这种统治权可以持续3年。无疑,庞培是此时担任统帅呼声最高的人选。议案在元老院激起众人反对,然而,深受粮食问题困扰的平民却坚决支持该议案。庞培本人则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神态,表示自己不想出任统帅,只是由于平民的强烈呼吁他才不得不勉为其难。议案获得通过表明,元老院的统治地位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当时,庞培统帅的军队包括500艘战船,12万名步兵,5 000名骑兵,24位副将以及2位财务官。“庞培以前,罗马人从来没有授予任何人这样大的权力。”民众对庞培充满信心,他任职当天,罗马的面包价格便迅速下跌。

领命之后,庞培制订了详尽的作战计划,仅用三个月时间便平定海盗,结束战争。罗马民众一片欢呼,庞培声誉日盛。次年,保民官曼尼利乌斯又提出将西里西亚、比提尼亚和本都的统治权,以及米特拉达梯战争的指挥权都归属于庞培的法案。法案在元老院虽然再度遭到反对,但一些有影响力的元老贵族如恺撒、西塞罗等都支持他,这无疑对法案的通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庞培作为当时唯一能使敌人感到畏惧的将军,骑士、市民,以及罗马同盟者都要求由他来领导这场战争。因为他“具备了身为一名统帅需要具备的所有素质:智慧、技能、勇气、权威、运气、谦逊、仁慈,他的确是罗马最伟大的将军。”此后,庞培迅速平定米特里达梯叛乱,并对东方进行重组。他强调,自己征服东方之前,亚细亚是在罗马势力的边缘,他离开之后,这里成了罗马势力的中心。可以这样说,公元前1世纪60年代,罗马最有声望、最有实力的人物,非庞培莫属。

纵观庞培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早年的庞培野心勃勃,渴望名誉和权力,是坚决维护贵族利益的贵族派。公元前70年后,贵族派逐渐失势,平民派声势大增,于是,庞培见风使舵地倒向平民派,以换取骑士和平民的支持。元老院对势力日益增长的庞培甚为忌惮,但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又不得不依靠庞培的力量。平定海盗、征服东方后,庞培达到了权力的顶峰。然而,随着庞培势力的迅速增长,他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庞培虽然获得了巨大的荣耀,但对权力的渴望,使他与贵族派始终存在着难以化解的矛盾。平民派虽然称庞培为领袖,但他们担心庞培征服东方回到罗马后,会像苏拉一样实行独裁统治,因此,暗中与阴谋派勾结,做着推翻庞培的准备。

庞培出征东方的5年期间,罗马局势动荡不安,“喀提林阴谋就是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出现的一个爆发点。”自镇压斯巴达克起义以后,克拉苏一直将庞培视为眼中钉,面对战绩辉煌即将回国的庞培,克拉苏忧心忡忡,他希望通过暗中操纵喀提林叛乱,在庞培回国之前控制罗马政局。然而,喀提林阴谋被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挫败。庞培和克拉苏以及元老院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为前三头同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从东方回到罗马的庞培,尽管已经成为罗马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却始终“游移于两党之间,暧昧不明。他失去一切人的欢心。乱党以他为对头,平民党以他为不可喜的同党,马尔库斯·克拉苏以他为政敌,富人阶级以他为不可靠的保护者,贵族阶级以他为公开的仇敌。”庞培多次向元老院请求批准他在东方实行的措施,屡次遭拒。分配土地给老兵的承诺也不能兑现,因此,庞培与元老院愈加疏远。与此同时,元老院因拒绝就亚细亚的税收问题做出让步,而与克拉苏以及骑士阶层的嫌隙加深。刚从西班牙凯旋,对元老院颇为不满的恺撒,此时迫切需要得到庞培和克拉苏的支持。于是,恺撒审时度势地向庞培承诺,如果自己当选执政官,一定批准他在东方实行的各项措施,分配土地给他的老兵。他还向克拉苏保证,为亚细亚包税人提供部分补偿。恺撒的承诺打动了庞培和克拉苏,他们答应支持恺撒竞选执政官。事实上,恺撒还有一个更远大的计划,他希望通过调节庞培和克拉苏的矛盾,实现三人合作,共同对抗元老院。公元前60年,罗马共和末期派系斗争的产物前三头同盟形成,西塞罗愤怒地称之为“三头怪物”。因为在西塞罗看来,“三头同盟使庞培偏离了他真正的使命——作为元老院的盟友和西塞罗理想共和国的调停者。”

三头同盟中,庞培掌握军队,克拉苏有骑士支持,恺撒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三头同盟在形式上虽然表现为三个政治家的联合,实际上则意味着平民、骑士和军队组成了反对元老院贵族的集体统一战线。“元老院被严重削弱,首次成为纯粹的政治团体,而不再是强有力的帝国政府,因为几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庞培、克拉苏和恺撒的手里。”事实上,庞培和恺撒此后的对抗,并不是起始于他们的矛盾和斗争,相反,自他们结成同盟之日起,就已经埋下了内战的萌芽。

公元前58年,恺撒执政官任期届满之后出任高卢行省总督。因为他“渴望巨大的权力、一支军队和一场新的战争,因为只有在一场战争中,他的辉煌功业才能充分展现出来”。通过长达八年的征服战争,恺撒不仅征服了高卢,而且掌握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在罗马声誉日盛,对庞培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恺撒与庞培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而庞培和贵族接近的基础则越加稳固可靠。因为在元老院的眼中,“恺撒已经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政治领导者”。“庞培与恺撒同样是未来可能的独裁者,因而同样是力图消灭寡头共和国的敌人,但是根据‘最小灾难的法则,贵族自然会选择庞培。恺撒更强,因而也更危险。而庞培则由于他一贯的不坚决性和左右摇摆的态度,因而完全不是力图行使公开王政的独裁者的角色。”庞培与元老院联盟,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虽然是一个威胁,但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团结。

为了解决彼此之间出现的分歧,公元前56年4月,三头同盟在卢卡举行会议。卢卡“会议对罗马政局影响极大,基本上奠定了庞培、恺撒和克拉苏三分天下的格局。”当时,庞培本可以退出同盟,并借此修复与元老院之间的关系。但元老院的态度,使庞培对这种可能性感到怀疑。庞培“并没有一个强大的个人党派在背后为他提供支持,他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与恺撒和克拉苏的同盟关系。”因此,三头同盟得以继续维持,事实上这使庞培获得了许多实际利益。他与恺撒的友谊得以维持,克拉苏对他造成的威胁也将解除,虽然元老贵族仍对他抱有敌意,但这只是很小的代价。卢卡会议后,三人的势力都得到了增长,但庞培成为了最强大的一位。三人同盟能够继续维持完全取决于他。庞培对元老院的态度一直比较温和,因此,他始终在元老院和恺撒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当他再次面临在恺撒和元老院之间做出选择时,他能够根据当时的形势,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公元前53年初,克拉苏在出征帕提亚的卡雷战役中战死。三头同盟之间的平衡格局被打破,庞培与恺撒之间的最终对决无法避免。公元前52年的米洛之乱后,罗马政局一片混乱,元老院通过比布卢斯提案,任命庞培为单独执政官,同时附议,如果庞培认为有必要,可以选任一名同僚,但任期不得少于两个月。“庞培虽然是以执政官的名义,但实际上拥有了独裁官的实权。一个单独执政官掌握着两个最大的行省的统治权,还控制着军队和国库,在罗马享有专制的权力却没有同僚,庞培是第一个拥有这种地位的单独执政官。”上任不久,庞培迅速提出解决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和有关行省管理和高级官吏任命问题的法案,获得元老院批准。无疑,此时的庞培已经迈出了与元老院结合的第一步。米洛之乱后,罗马民众拥护他担任独裁官,但他明确表示,自己只接受元老院的任命。对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庞培加以严惩,对过激的平民更是毫不留情。“对于任何元老却没有表现得傲慢无礼,也没有引起麻烦。”对任命庞培为独裁官的提案,以加图为首的元老贵族,没有像以往那样表现出愤怒抵抗的态度,而是稍加修改即予批准。他们把维持共和国秩序的希望寄托在庞培身上。“当庞培被问道:如果恺撒想要在继续维持他的统帅权的同时竞选执政官,你会怎样做呢?庞培回答:如果我的儿子用剑指向我,你说我会怎样做呢?”清楚表明了他的态度:如果恺撒继续像儿子服从父亲那样服从他,他将继续为恺撒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也向元老院传递了如下信息,目前他不准备与恺撒决裂。因为庞培知道,元老院之所以能够容忍他的权力和地位,是因为对恺撒的忌惮,如果恺撒不再对他们构成威胁,那么他也将失去制衡元老院的资本。

公元前51年,结束高卢战争的恺撒即将重返罗马,庞培与恺撒为争夺罗马最高统治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元老院的支持下,庞培一再拒绝了恺撒解决罗马政局危机的要求,双方正式破裂。公元前49年1月,恺撒渡过卢比孔河,以迅雷之势人侵意大利,庞培和元老贵族仓皇出逃。公元前48年8月的法萨卢会战,庞培惨败,逃亡埃及途中被杀。

可以看出,东方凯旋后,庞培屡遭元老贵族的压制和打击。他游离于平民派与贵族派之间,暖昧不定,因而失去了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公元前60年代的庞培权势如日中天,是主宰罗马政坛的重要人物,然而,在这种耀眼的荣光背后,庞培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衰退。公元前50年代,元老贵族对庞培的敌意和排斥,使他选择了与恺撒联合。庞培扶持恺撒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加与元老贵族抗衡的筹码。然而,征服高卢使深受平民支持的恺撒声势大增,受到威胁的庞培不得不放弃暖昧不定的态度,逐渐与元老贵族结合。内战并不是庞培想要的结果,但平民派和元老贵族派所代表的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已经白热化,将庞培推到了风口浪尖。可以说,庞培是罗马共和末期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死亡宣告了传统共和势力的失败。

庞培是罗马共和末期派系斗争中出现的一个复杂人物,一方面他充满智慧,仁慈宽容,颇具军事才能,热爱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他残忍冷酷,傲慢自大,霸道专横,过于崇尚名誉和权力。庞培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是一位富有行动力的实干者。但作为政治家的庞培无疑是失败的,他缺乏远见,没有长远的眼光和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

庞培尽管与元老贵族矛盾重重,但他的目标始终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共和制度。庞培对至高权力和荣誉充满无限的渴望,决心成为罗马最伟大的统帅。他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终其一生都在为获取权力和荣誉而奋斗,因此,他始终在平民派和贵族派之间摇摆不定。面对通过高卢战争实力日益膨胀的恺撒,庞培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开始转变阵营,向元老贵族靠拢。元老贵族并不担心庞培会像恺撒那样,成为威胁传统共和政体的独裁者。因此,在双方利益的驱使下,庞培与元老贵族最终实现联合,这也是庞培走向自我毁灭的开始。

关于庞培的政治野心和最终目标,学界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西塞罗愤怒指责庞培,称他与恺撒一样邪恶,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想篡夺最高权力,实行独裁。塔西佗谴责庞培追求权力的欲望,比起苏拉和马略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观点最温和的迪奥,在分析内战的起因时,也称庞培和恺撒的目标都是建立君主制。然而,卢坎却认为,庞培是维护共和国传统与自由的牺牲者,因此,作为传统共和最坚定拥护者的加图,在庞培死后,也成为了一名忠实的庞培派。沙波也认为,庞培是传统共和的守护者,“他按出身与骑士等级有联系,却又对元老院恭顺,此后元老院不止一次把信心寄托在他身上。他在公元前62年返回后即遣散军队,这个草率之举让人们看到了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庞培是最后一个堪称典范的人。”罗森不认为庞培是共和的守护者。但承认他没有建立帝制的野心:“虽然他决心成为最伟大的罗马人,但他好像没有推翻现行体制的想法。也许人们会认为,他基本上是一名正派的人,一名英勇善战的军人和能力出众的组织者,但(正如西塞罗所抱怨的那样)他没有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原则,实际上,一旦野心膨胀,这样的人经不住诱惑,便会自毁前程。”

庞培的权力曾达到顶峰,恺撒则想超越他,这必然会导致他们之间的争斗。庞培无法忍受恺撒在权力和声望上与他处于同等的地位。对恺撒而言,他也对庞培始凌驾于他的地位之上不满。“不管恺撒的真实意愿究竟如何,他都将共和政体引向了毁灭。”庞培曾行使过专制君主的权力,但“与恺撒比起来,他有一个近乎民主的外表”。庞培权力的高度集中,三头同盟的建立,以及他与恺撒的内战,一步步将共和政体引向了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但庞培并不想摧毁传统共和体制。庞培希望成为罗马最伟大的人,但他对权力的渴望一直处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他希望人们对他的尊重和拥护是出于自愿,而不是因为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人们希望他放下权力,他便会立刻照做。庞培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成为君主或独裁官,他只想成为那个当国家面临内忧或外患时,元老院和民众第一个想到要寻求帮助的人,他渴望他的地位和成就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庞培的自负和虚伪受到了人们的憎恨,他的深沉算计使得人们无法信任他。因此,只有危急情况出现时,元老院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向他寻求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元老贵族对他的友善和信任,相反,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以他的不幸为乐。尽管庞培耗费了毕生的精力帮助元老院对抗他们的敌人,但庞培和元老贵族始终无法信任对方。庞培的权力越大,声势越高,元老贵族就更加忌惮他限制他。因此,为了维护他的权力和名望,他不得不抓住每一次机会无限地扩大他的势力范围,这就在无形中导致了共和政体的不断瓦解。

猜你喜欢
恺撒罗马
让河流改道
让河流改道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恺撒:拒绝王冠的人
法医出手,恺撒瞑目
阳光房
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