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对德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2016-05-30 10:48郑春荣
对外传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德国人德国

郑春荣

近年来,中德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中德之间不仅在2011年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今年将在北京举行第四轮政府磋商,而且,在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柏林期间,中德关系已经推进到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可以说,中德关系在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之中是最好的,扮演着引领中欧关系的角色。尽管中德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但是,正如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机构的民调所显示的,德国人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是西方国家中最为负面的。这与德国人固有的傲慢和批评特性相关,也与他们对中国故事缺乏了解或只具有片面的认识有关。这就促使我们去反思如何能在对德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德国人对今日中国的了解,夯实中德关系的民意基础。

目前我国在对德传播方面,仍然存在着政府主导、宣传味道浓厚、传播手段和渠道有限等问题。与此同时,德国民众有关中国的知识主要获取自德国媒体,而德国媒体依然常常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报道中国,习惯于以偏盖全、盲人摸象。于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强化机制:德国媒体灌输的片面中国形象在德国民众脑海里固化下来。而德国精英为了取悦于民,又不得不继续传递这样的中国观,即便通过访问中国以及和中国伙伴沟通获得了对当今中国的新的客观认识,他们也不敢违背已被媒体扭曲的民意而去传递真实的中国观。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加大对德国讲好中国故事的力度,同时,还要具备对德国讲好中国故事的技巧。在笔者看来,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即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战略思维、需要具备“德国能力”、需要加强汉语推广、需要多元主体和着力于纠偏。

需要有战略思维

讲好中国故事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是我国公共与人文外交的重要一环。中国故事讲好了,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今中国。但是,要将中国故事讲好,必须明确它所要服务的目标,即服务于我国的外交大战略,服务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拥有全球的视角,来讲好中国故事。

具体到对德国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服务于提升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尤其应着力于提升中德两国社会之间的互信与亲近。与此相应,在传播中,不能只是介绍和传播我国政府的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而是更需要传递中国故事中的精神和理念。只有这样,德国受众才更容易听懂每一个故事,理解每个故事之间的关联。

对德国讲好中国故事还具有很好的辐射效应,正如前文所述,德国是西方国家中对中国的形象认知最为负面的,而且,德国目前在欧盟内居于领导地位。因此,如果我们有智慧扭转这一片面认知,无疑会给我们在对欧洲其他国家讲好中国故事时增加更多自信和技巧,并且,由此也能更好地发挥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引领角色。

需要具备“德国能力”

2015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前夕,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推出了《中国战略》,这是该机构推出的首份国别战略,其目的是增强与中国在研究、创新与教育领域的合作。在这个战略报告中,德国特别提出要增强德国的“中国能力”,具体包括掌握和应用有关中国的普遍知识、有关中国的研究、创新与教育方面的专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和中国伙伴交往中不断提升这种能力。其实,在我国对德国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德国能力”,也就是要对德国历史和国情、德国人的民族特性等有所了解,并拥有与德国人进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虽然德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推行以多党竞争为特征的西方民主体制,但德国在其发展历程中曾经走过“特殊道路”,经受过纳粹统治,战后从分裂走向重新统一,这使得德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例如德国特别具有历史反省意识。为此,在对德传播中,若能以古论今,强调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则更能为德国受众所理解。

此外,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思辨的民族,德国人无论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习惯于批评和论理,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看谁更有理”。有鉴于此,在对德国人讲中国故事时,要有更强的思辨性,而不能仅停留在事实和数据的罗列上。对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我们也应带着自我批评的态度坦然指出问题之所在。但与此同时,也要突出我国过去几十年里在这个领域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最新的明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如今首度写入了五年规划之中。

另外,德国人的批评意识使得他们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在故事里挑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失声沉默,否则德国人会觉得他们得理了。此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能让德国人信服,即使一时不能说服他们,也需要表明我们的立场和看法,让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双方是有着不同看法的,并且在以后的某些有利时机,再次明确我们的立场,持之以恒地讲,力争让他们最终读懂中国故事。

需要加强汉语推广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国与国合作的工具。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德国柏林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师生代表座谈时就曾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

讲好中国故事同样需要以语言为载体。一方面,我们要增加以德语传播中国故事的数量和范围。不过,简单地把国内的新闻报道翻译成德语,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不仅需要确保翻译的质量,让德国读者能真正读懂,而且,还应以德国人的阅读习惯对“故事”做一定的编排处理。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德国人学习汉语。在这里,可以看一下德国政府对语言促进的重视:德国政府将德语对外传播上升到了国家对外战略的高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德语对外传播项目,借助多层级、多领域和多机构的合作路径,不仅传播了德语语言,而且也夯实了德国文化软实力。目前,我国在德国开设了多家孔子学院,在传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个喜人的发展景象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愿意学习中文,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今中国的最新发展。

德国学习汉语人数的增加,还会带来另外一个积极效应,那就是会吸引更多的德国大学生到中国高校学习、交流,进而有助于强化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战略,同时,也能培养更多的“中国通”,充当未来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

需要多元主体

我们要善于抓住德国外宣的特点,并与此相应地讲好中国故事。德国在宣介和提升本国形象的活动中占主角的并非政府机构,而是为数众多的文化中介机构,其中主要的有歌德学院、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对外关系学会以及各类基金会等。政府与这些中介机构建立起了“公私伙伴关系”,从而提高了对外传播的民间性,并通过让各类主体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种社会资源。

我国在对德讲好中国故事中,政府机构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体,起着统筹协调的作用,然而政府机构的对外传播容易被德国受众感知为政府的刻意宣传。半政府机构、民间机构乃至普通民众充当故事讲解员,不仅故事会显得更为生动活泼,而且更易被德国受众所接受。着眼于中德关系的未来,德国年轻人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群体。一个良好的条件是,德国年轻人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而言,对中国持有更为积极的印象。在给德国年轻人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们的年轻学生是很好的故事传播载体。近年来,赴德留学和交流的学生数量很大,虽然德国学生对中国当今的发展很感兴趣,但我们的学生既不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思维,也往往没有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中国赴德留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显得极其必要和迫切。

一个与人员往来紧密相关的传播方式是搭建网络,目的是让那些面向德国的故事讲解员能相互交流信息和经验,并使得这个网络越建越大。与此相关,非常重要的是,组建一个知华、友华、亲华的德国人的网络,由他们一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其宣传的力度会更大,也更易于被德国人所接受。

需要着力于纠偏

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于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京剧、剪纸等艺术作品,这些对于激发对象国受众对中国的兴趣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我们不能只讲古老中国的故事,而是更要讲当今中国的故事。讲昔日中国的故事固然是重要的,这样可以突出今日中国的变化和进步。然而,昔日中国的故事讲得多了,也会进一步固化德国民众的既有认识,毕竟虽然中国历经了几十年的巨大变化,正如华为公司的调查报告《中国与德国——认知与现实》所揭示的,“德国的中国观不是建立在对当代中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而是基本延续固化了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的基本认知模式”,“德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仍一成不变”。因此,有必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也应有的放矢地去了解德国精英和民众对中国存在哪些偏见和误读,“对症”讲好中国故事。为此,我们应实时跟踪研究德国的涉华舆情。其实一些民意调查的结果也提供了这方面的启示,例如前文所说的华为公司所开展的在德中国形象调查。

德国媒体报道和民调显示,德国人普遍觉得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是中国获益更多,认为中国通过合作获取了德国的技术诀窍,继而和德国制造形成了竞争,夺走了德国人的工作岗位。针对这种舆情,我们应该让德国人明白,德国与中国的合作给德国投资者带来了哪些好处,让他们明白德资企业在中国国内的良好发展,也会给德国国内带来就业岗位。又如,德国人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颇有微辞,他们往往持有一种静态的先见,认识不到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就此多做解释工作,让他们知道,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没做好,我国国内的企业也会深受其害,而且也会损害国内的创新行为。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另外,对于德国人经常提出的中国市场盗版产品泛滥问题,可以这样解读,恰恰是因为包括德国游客在内的外国游客购买这些盗版产品,才助长了这种盗版行为的滋生。

总之,对德国人讲好中国故事,重要的是要在面对德国人提出质疑的时候,表现出充分的自信,通过阐明立场和说理论争,来使他们抛弃一些固有的偏见,了解、领会乃至赞赏中国。

猜你喜欢
德国人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德国人的德式阅读
德国人的“方便”让人惬意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德国弃煤的烦恼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