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2016-05-30 10:48陈亚群王铭涵宋昕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资本金融经济

陈亚群 王铭涵 宋昕

摘要:资本外逃在国际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自1988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外逃,超额的资本外逃数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计的损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中国也成为继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文章主要分析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和动因,以及资本外逃如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资本外逃;我国现状;影响;地下钱庄;洗钱;外汇管制;非法所得;化公为私

一、资本外逃的界定

广义的资本外逃是资产流出中“非常的”那一部分。一般具有极强的违规性与隐秘性,主要包括未被政府掌握的部分。更为准确的解释为一国或经济体投资者在境内及境外由于担心该国将发生本国经济形势而大规模抛出该国国内金融资产,并同时将资金转移到境外的一种特殊情况。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使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具备了可能性。事实上资本外逃在世界范围变成一种特殊现象是从拉美危机之后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经济学中至今尚未对于资本外逃给出精确定义,早先对于资本外逃的定义主流趋势分为两种,分别为私人性和异常性假说:1.私人性假说。何为私人性,资本的流动性往往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和非法性,不同于官方资本,资本外逃中的资本是不被政府所掌握和了解的。2.异常性假说。一般认为,不同于短期资本流动的套汇套利的投机行为,资本外逃中的资本往往是由利率高的国家流向利率低的国家,虽然也是短期资本,但其目的通常为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一种保值的期望,属于国际转移中的一种异常流动。随着一国经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经济学家对资本外逃的认知理解也在逐渐深化,关于具体资本外逃的定义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二、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外逃的现象非常明显,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仅次于俄罗斯。一般来说我国资本外逃有三个途径:CA的非法或私人转移;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资本外逃;洗钱等非法资本转移这三种普遍途径。我国近年来资本外逃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可以说我国资本外逃的加剧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一个博弈悖论,自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政府一方面对外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国内却大量资本外流,宏观表现为虽然我国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顺差,但我国却出现了结汇减少,售汇增加,外汇储备不增反减的局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1989~1995期间中国资本外逃的总额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为私人性短期资本,即未被政府所控制的资金。尤其是自1995年以来,粗略统计平均每年资本外逃数量至少在225亿美元以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1997~1999年期间累计资本外逃可能多达530多亿美元,每年估计为176.7亿美元。事实上对于资本外逃数量的测算存在许多误差,由于资本外逃的不确定性和很强的隐蔽性从而影响人们对实际数据的判断,因此事实上我们很难计算出我国的对外投资中资本外逃的数目到底为多少。

三、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

中国出现资本外逃的原因很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历史遗留性,社会环境性等,使得导致资本外逃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针对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如国内通货膨胀率变化,货币因素或物价水平,汇率水平差异,GNP的上升或下降,本币预期的贬值或升值, 以及预计外汇管制变化或等。本文主要针对于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一)金融管理与金融歧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E.S.肖和R.I.麦金农提出,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压制的现象,具体表现主要是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即所谓的“金融压制,歧视本国国内储蓄是金融压制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的储蓄利率低于发达国家经济市场的利率,国际之间的利率差异使得人们倾向于对外储蓄与对内投资,而我国投资者对外投资的机构性因素不多,于是国际间的储蓄资本流动随之产生,即从储蓄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储蓄利率高的地区流动,资本外逃随之产生。虽然中国近几年在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我国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差距,比如我国的实际利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外的高额回报和较低的个人所得税使得我国投资者对境外资金投资利益持有一定程度的歧视和偏好,这种偏好的流动直接导致了资本外逃的加剧。

(二)外汇管制以及分散风险

1. 政府为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稳定而对外汇采取限制性管理,这种管制本身就是一种限制进口的国际贸易政策。我国采取的是数量控制型管理,限制进口反而会使得外汇黑市猖獗、过高的交易成本和我国外汇管制本身的缺陷会助长官僚腐败之风,例如贿赂,洗钱,走私等不法行为。外汇管制逐渐宽松使得我国资本拥有者对政府的政策的心理预期越来越低,对我国资本的安全制度不放心,一些国内企业的资本通过贸易转移,混入经常项目售汇等方式外逃,国际的主流趋势如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的兴起也成为我国许多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对于投资者来说,资产组合投资具有低风险的优势。我国国内处于过渡型阶段,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且风险较大,金融衍生品发展不全可用来分散金融的金融工具种类不多。投资者会采取各种手段将其资产转移到国外再进行组合投资。

(三)转移非法所得和化公为私

1. 这里的非法所得指的是黑色收入和一部分灰色收入的转移。政府官员,毒贩等地下交易者通过走私、贩私、诈骗、偷漏税等行为所取得的非法资金,包括侵吞的国有资产都构成了资本外逃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地下交易也随之增多,黑钱流入境外也越来越频繁。走私犯罪人或政府官员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非法资金并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我国主要的洗钱手段便是通过地下钱庄跨国洗钱,如2002年汕头许鹏展地下钱庄案。粗略估计, 中国的资本外逃中洗钱金额每年至少可达到2000亿元、而在这2000亿元中私人走私大概达到700亿元人民币左右 ,贪污受贿金融超过300亿元。

2. 我国处于经济过渡时期,企业内部机构不健全,对海外的直接投资使得一部分人在境外拥有了一部分的财产权,这部分资金在境外直接投资或消费都属于资本外逃、即利用化公为私手段进行将我国资金“运送”出去。

四、资本外逃的影响

资本外逃不仅增加财政赤字,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减少我国税基,还会增大国内交易成本进而阻碍投资。此外,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会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而诱发金融危机。

(一)人民币的预期升值或贬值压力

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的典型案, 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量的资本外逃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外债台高筑,资不抵债时金融系统崩溃,银行破产并爆发金融危机,同样,若是国际资本持续外逃,国际收支项目中的资本与金融顺差里的银行结售汇顺差减少,逆差加剧,人民币汇率预期下跌,影响本币信誉,外汇比重持续加大,我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严重时国内经济不景气甚至会发生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二)影响政府税基

资本外逃的迂回与我国税基密不可分,大量的资本外流之后,以过渡性资本居多,当这些资本转移到国外后,合法化的资金又将以外资而进入中国 , 这种不公平的竞争使得资本外逃享受多次税收优惠。企业在非法转移中受益,政府的财政支出无形中加大,进而影响我国税基,最终影响我国经济实力。

(三)财富的损失,中国的资本外逃除了过渡性的资本还有很大程度的单向流出

单向流出的资本使我国国内财富受损,财政赤字加大,国际收支账户借贷不平衡,我国甚至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这一差额,如果资本外逃规模较大,我国外汇储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外汇储备消耗甚至枯竭。

参考文献:

[1]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宋文兵.中国的资本外逃问题研究:1987~1997[J].经济与管理科学·金融,1999(05).

[3]胡援成.中国资本外逃再思考[J]. 当代财经,2001(01).

[4]杨胜刚,乔海曙.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及影响对策国际商务[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02).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资本金融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本策局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P2P金融解读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