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2016-05-30 14:41汪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融资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

汪洋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为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而提出的创新之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都与金融密切相关。所以,文章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以上海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研究对象,浅析小微企业如何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创新转型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提出中国经济从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向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微企业;融资难;上海市

据中国财经网报道,上海市市长杨雄在“2016年陆家嘴论坛”上透露上海将定制上海国际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杨雄还表示金融最终的任务还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加大金融中心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所以上海市在未来5年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要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政府也将会引导多层次资本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市场,增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流量,优化资本市场借贷环境,提供多渠道中小型金融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新型中小型金融企业发展壮大,创新转型符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当前市场处于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等境况,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需求端要素,导致长期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剧增。2015年11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产业创新转型。上海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更要主动迎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在保证市场定量稳定需求同时,优化小微企业供给端的输出,培养形成新的供给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浅析上海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2008年到2011年,上海市私营经济中的小微企业每年以5位数的数量增加,同时每年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比如2008年设立7.18万户,注销5.04万户;2009年设立9.85万户,注销5.32万户。小微企业行业多、分布广, 产业链接端复杂,据资料显示,到2011年底,上海市小微企业注册户数已达到64.95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2.66%;小微企业注册总额23369.1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41.25%。由于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缺口大,向商业银行借贷手续繁多,利息甚高,致使很多中小型企业很难借贷到利益较低的资金。2013年以来,上海市小微企业受“钢贸”信贷危机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各个银行也开始逐步放缓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步伐。另外,“十二五”规划之后,随着” 互联网+”的浪潮抨击,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陷入严重危机,传统小微金融企业生存问题已相当严峻,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困境更是小微企业当下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自进入新常态,经济开始下行,各类企业发展开始放缓,甚至大部分企业开始试图转型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以增加市场份额,导致了市场上大量资本开始流向金融以外领域。除此以外,由于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投资者更是审时度势,选取良机,投资难度加大。小微企业去在双重压力下,生存境况堪忧,一方面面临企业高成本同时还难以得到融资,另一方面每年进入该领域的小微企业的增量大于减量,小微企业竞争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上海市小微企业虽然每年有进有出,但总体数量是递增的,也就意味着上海市小微企业必须创新转型,打破传统融资模式,增加小微企业市场产品可信度,优化金融产品信贷模式创新新环境,实现以以“创新驱动、持续高效”的发展路径,摆脱当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小微企业创新转型的必然性

(一)浅析解决小微企业生存问题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小微企业由于其产业分布广、门类多以及链接产业运转高效等特点使其一度活跃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种种不确定经济运行环境也会使得小微企业最先蒙难,比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中国自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开始下行,经济发展出现的长期市场结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是当下中国经济不得不走道路。“十三五”规划以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一直是当下中国企业所倡导的主旋律。小微企业通过供给端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还清市场环境,实现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更符合当下经济政策所倡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需求。从某种程度上看,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也可以看成中国经济转型困境的一个缩影,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能否改善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相关。

(二)小微企业如何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新要求,实现创新转型发展

本文以上海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研究主体,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相关理论及办法基础上,文章提出小微企业要主动适应新政策,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的创新转型,持续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十二五”规划以来,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远远脱离了供给端变化,形成了一种需求端生产力超负荷状态,从而导致了中国现在面临着产能过剩,楼市库存以及债务高企三大难题,一味刺激需求只会带来种种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小微企业如何在供给端角度解决“融资难”问题与小微企业实行创新转型模式密切相关,构造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的双中增长是小微企业当前的核心任务。同时,供给端的结构性改变也要适应需求端的变化,同时发力,才能从根本上改革陈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考

2012年到2014年,中国经济处于一种新常态化,长期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使得中国经济不得不开始走创新转型道路,以前那种凭借低劳动成本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完全不符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向。所以,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依赖需求端全要素刺激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已经处于过度饱和状态,而潜在的供给端并没有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严重不对称。在此背景下我们转变传统思维逻辑,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寻求通过优化供给端链创新转型驱动提高生产率,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简单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经济由先前粗放式经济增长向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自主性作用,政府不能过度干预企业,干预市场,而要去保持资本市场的流通性和通透性,营造以创新驱动为主流的创新性市场环境,通过市场需求端全要素和供给端全要素相互博弈已达到市场出清的状态,形成帕累托最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带动,经济发展势头过猛,导致市场需求过度饱和,而潜在的供给力并没有得到优化创新,相信如果能顺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可以实现粗放式经济增长向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从而达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稳态增长。

参考文献:

[1]陈甬泸.上海小微企业现状及其扶持政策创新研究[J].科学发展,2012(11).

[2]容玲.基于金融机构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上海市为例[J].福建金融,2014(11).

[3]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4]文建东,宋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融资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