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

2016-05-30 15:15安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财政税收

安平

摘要:作为关系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相关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带来了重要的保障。结合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其中的财政税收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了使这种财政税收政策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优化农业产业化格局,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财政税收的具体内容有着必要地了解,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文章将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进行必要地探讨。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税收;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农业问题

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财政税收政策,丰富其中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的构建,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更多发展目标。目前我国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客观地说明了做好财政税收工作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含义及实际的发展情况等有着必要地了解,采取合理的分析方法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进行必要地分析,从而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含义

所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是指在市场化保险公司的支持下,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对有关农业生产活动开展中受到自然灾害事故影响而造成经济损失进行直接物化成本保险的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与完善的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救灾方式,促使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将过于集中的农业风险分散开来,为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是由政府组织,是公益性的有关农业保险的产品,对于农业风险的预控及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作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保险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渐成为了世贸组织承认的支持农业“绿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巩固农业生产者信贷地位合法性及提高农业生产者经济利益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间接地增强了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当前形势下我国在税法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给予了农业保险更多的优惠政策,客观地体现了国家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性农业的实际应用范围将会不断地扩大,主要在于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开展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

(一)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结合现阶段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管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实际监管工作主要是由保监会落实的。保监会主要的职责是在商业保险活动开展中发挥相关的监督管理作用,而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保险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非营利的,具有公益性性质;后者是盈利的,具有营利性的性质。加上商业保险与政策性保险的发展理念不同,实际的经营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客观地说明现阶段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保监会在商业性保险监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考虑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而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主要考虑的是政策的优惠性,导致相关矛盾冲突问题的不断产生。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将起到促进和保护的作用。它应该成为一种制度而保留下来,这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而我国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到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农业保险的法律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简单的提到:“农业保险必须自愿加入,任何人不得强制”,而经过改版后的现行的《保险法》也主要是针对商业性保险,对农业保险没做具体规定,仅提到“国家支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我国至今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还是一个空白,现在诸多问题的解决措施一直无法可依。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每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众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降低了农民主动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而我国政府在构建健全的风险分散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专项补贴费用相对较少。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面对这些巨大的自然灾害中往往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负担,影响着我国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将是未来政府在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分析

(一)完善农业信息定期公布制度

为了使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结合农业生产活动实际的发展概况,完善农业信息定期公布制度,构建全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完善农业信息定期公布制度,需要做到:1.构建可靠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对全国农业信息的实时统计,对于存在一定风险的农业生产活动给予必要地说明,促使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2.根据各地区的农业灾害资料及不同农作物的产量信息,构建功能强大的数据库,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3.定期对国家最新的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政策方针进行及时地更新,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具体内容,扩大其实际的应用范围。

(二)建立完善的税收减免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减免制度有利于扶持各种农业保险基金的积累,增强农业保险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应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与其他业务严格分开,实行单独列账,单独核算,专账专人管理,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实行保险公司经营一定区域范围内(县以下的范围)的其他险种相关税目免税,从而调动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1.对农业保险进行单独的保费收入管理,建立单独的电子化信息系统;2.对农业保险分险种核算,积累数据,为未来相关规定的制定提供依据;3.构建完善的分项管理系统。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客观地说明了建立完善的税收减免制度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在未来农业产业生产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税收减免制度的重视,最大限度地保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制定合理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开展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为严重,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的推广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容易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因此,需要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构建符合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实际概括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给予巨灾影响下农业保险公司一定的资金支持,全面提高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抗压能力,确保现代化农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合理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下,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业规模将会逐渐地扩大,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将会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实际作用的发挥,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结论

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策的认识,有利于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增强农业生产活动中相关存在问题的处理效果,加快我国农业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发展速度。在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的支持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将会逐渐地扩大,对于现代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需要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特点及发展要求,制定出更多的符合实际的财政税收政策,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传峰.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06).

[2]逯家英.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06).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财政局)

猜你喜欢
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财政税收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
现代煤矿生产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
浅析彝族花腰服饰图案在锡工艺中的运用
刍议网络经济影响下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ERP物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