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内部审计

2016-05-30 17:49于志飞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30期
关键词:科室医疗监督

于志飞

摘要:卫生部明确规定二级乙等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配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但由于控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医院的内部审计往往只停留在对财务帐的审计阶段,没有全面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对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作用不大。

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审计

一、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院管理层和科室主任大多是医学专家,在医院管理中将医院管理重点大都放在医疗业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上,往往忽视医院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目前医院内部审计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环境不完善

由于医院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的不重视,造成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中的地位低下,有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下降,内部审计日常工作只是审计一下财务部门的账务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内部审计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只有财务监督这一项,对于医院的发展及价值的提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医院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医院内部审计没有一个标准的流程程序,内部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且不愿深究,对违规违法人员不能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内部审计找不到审计重点,只能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简单化、形式化,无法对医院管理提供有效帮助。医院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也不够,缺乏日常和专项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对于医院重点环节的控制。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医院内部审计由于在医院地位不高,受重视程度不高,配备的审计人员往往专业性不强,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想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不仅需要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医疗、医疗设备等和医院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由于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对医院大型设备绩效审计往往无法开展,阻碍了医院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作用。

(四)内部审计职能范围窄

目前医院内部审计职能范围大多停留在财务审计方面,对于医院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绩效审计鲜有涉及,这造成了内部审计职能范围过窄。由于医院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及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在审计医院科室时,只审计科室收入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于科室拥有的大型设备的绩效、对于科室开展项目的社会效益性往往忽视。对科室内部审计没有后续跟踪,缺少内部审计的评价功能。

(五)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差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核心,由于医院缺乏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造成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太强,内部审计质量差。在内部审计地位低下的情况下,对于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责任追究不到位,医院管理者只是对医疗质量重视,只要不出现医疗事故就万事大吉,其实医院科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医疗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室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了,医生完全按照制度办事,如果不按流程规范操作,内部审计一旦发现,追究责任,对医院科室的管理会起到很大作用。

(六)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和财务信息化程度很高,大部分医院有自己的医疗信息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但是医院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传统方法,使用手工及经验进行抽样审计,加大了审计工作量的同时工作效率也不高。对于后续跟踪以及发现问题记录和对医院的影响都无法达到信息化程度。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差,内部审计结果和财务系统以及绩效系统无法有效连接,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了较大的限制。

二、对提高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建议

(一)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对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十分重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应从政策法规上予以保障,让医院管理者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中的地位。从政策法规中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扩展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加强对于医院科室以及设备的绩效审计,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评价医院的发展。从政策法规上要求医院有完善的内部审计约束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在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并将内部审计的结果和医院的发展相联系,进而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应成立有管理层参加的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充分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使得医院全员清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二)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医院的管理十分重要,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十分复杂的,例如每个医疗科室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室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各个医疗科室专业不同,收治的病人,发生的收入支出都大大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医疗科室的不同性质,对医疗科室建立一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科室的管理,医疗行为和管理行为按照规章流程进行。这样对于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会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升。加大对于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对于医院的重要事项和重要风险点应进行专项监督,将专项监督的结果和内部审计相结合,这样有助于内部审计更加有目的性。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医院在重视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样可以扩展医院内部审计的范围,开展医院大型设备绩效审计,医疗科室的社会效益审计,在遇到专业性太强的审计项目时,可以申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审计。只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扩展内部审计范围,才可以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连续的对科室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评价,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于不适合医院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整合,并且将内部审计结果和科室绩效进行挂钩,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以达到改善医院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消除隐患的目的。

(五)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医院应建立一套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将内部审计从计划、抽样、实施、评价、监督、奖惩等一系列内部审计步骤进行信息化保存及记录。并将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保证医院内部审计的连续性。医院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应将各个科室的审计情况及内控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对于相近科室如外科、内科、医技科室、管理科室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进行参考,对一个科室发现的审计问题可以重点关注到其他相近科室,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六)建立内部审计绩效考评体系

对于内部审计的结果,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绩效考评,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制定符合医院的考评体系,将内部审计结果和科室及个人的绩效相联系,制定奖惩措施,促进内部审计更加有效的开展。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医院风险,有效保护医院资产安全,提高医院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医院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医院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有益于实现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耿琴.浅析医院科室内部审计[J].现代商业,2012(05).

[2]毛广娥,白永红.内部审计的现在与未来[J].理财,2012(09).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财务部)

猜你喜欢
科室医疗监督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