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民警“马哥”

2016-05-30 21:18朱友娟
派出所工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老余大婶人民警察

朱友娟

江苏省松陵派出所江新村片警“马哥”整天乐呵呵,不知情的人常因此误以为他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事实上这名社招警察接管我们这片还不到一年光景。                                                                                                    “马哥”并不姓马,他的大名叫张春辉。因为高大、脸长,所以有了个绰号——“马哥”。“马哥”当警察之前,在质监局工作,还是个工程硕士。可为什么中途转行了?后来在一次闲谈间得知,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是“马哥”幼时的梦想。

当初“马哥”从网上获悉社招警察的公告后就立马报名了,很多人都不理解现已为人夫、为人父的“马哥”放着稳妥的工作不做还到处瞎折腾。所幸“马哥”还是得到了马嫂的鼎力支持。“马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学习、锻炼、生活一个没落下,最终如愿通过体能测试真正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在父母埋怨声中“马哥”既安安稳稳又热火朝天地当起了基层民警。此话怎讲?那是因为除了社区民警,“马哥”还有一个头衔——消防专管民警。说起消防专管,光凭字面我们就知晓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消防这件事做得不到位很容易会变成“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6小时在路上。“马哥”就是凭着坚韧、执着的品质硬是每天对辖区内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九小场所等处仔仔细细地排摸一遍,以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一个月下来,竟检查了500余家单位,发现隐患1000余处,全部责令整改。

我也曾有幸和“马哥”一道走访过,只见路旁原本坐在小板凳上乘凉的阿婆老远就站起身来向我们打招呼。“马哥”也没啥架子,很自然地和阿婆有一搭没一搭地拉拉家常,俩人操着不搭调的普通话片刻闲聊的景象在我眼里却觉得意外的和谐。在一旁的我倒显得有些许尴尬,也难怪,我不是很擅长和陌生老人家聊天说地。不过对此我还是曾私下吐槽过“马哥”:“这种唠嗑对工作好像也没什么显而易见的益处,没啥意义。”哪知,“马哥”听闻我这番说辞后一改原本嘻嘻哈哈的常态,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也别嫌我话唠,只要用心,你会发现在平常唠嗑中也能得到有效信息,你还别说,在我这看来这是件一举两得的划算事情呢!”

经“马哥”一说,似乎话唠带来的收获还真倒被我碰到过一回。那天我和“马哥”来到江新村发放防火、防盗、防诈骗的宣传单,分发到小超市时,在门口就听到超市大婶在里面碎碎语对面的新邻居老余家佘了一天的账还不还,打电话也不接,去家里大门倒是一直敞开着,可愣是没见一人。

我们和店主大婶攀谈后就径直到余家大院,眼前的景象和超市大婶说的丝毫不差,“马哥”环视一圈确认老余不在家,院中一些烧饭的锅碗瓢盆、劣质的插座等随处摆放,从此现状上看余家大院已分割成群租房了,随地摆放的杂物就是群租房的常态。于是他立马掏出手机给老余打电话,果不其然,手机关机。他又不厌其烦地辗转给老余媳妇的手机打过去,对方却不耐烦地说他们去外地了,居然还承认对于房客的用电问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到期交付租金就好!”“马哥”电话里苦口婆心地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绝不能疏忽大意,群租房的管理一定要弄好。后来“马哥”不放心,还时不时地去余家遛遛,看看群租房的安全情况,这一来一往,性情孤寡的老余竟也和“马哥”成了可以聊聊八卦、喝喝小酒的熟人了。

忽然觉得和群众在一起的“马哥”超有魅力,而这种魅力有别于在单位里日常工作的状态。回头看,在“马哥”那黝黑的脸上,竟觉得他笑起来时那堆出的褶子变得更生动可爱起来了。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松陵派出所民警)

猜你喜欢
老余大婶人民警察
向人民警察致敬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一)——鹿大婶买卡纸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沦为恶势力“保护伞”
逆行而上
——献给为战疫而奉献的人民警察
老余
企鹅大婶面包店
马大婶的洗脚房
同学老余
要饭的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