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综述

2016-05-30 10:48许凯张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医学院校心理素质

许凯 张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医学院校新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民办医学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培养医学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医学院校 心理素质 教育改革

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带来了双重压力,尤其是对于民办医学院校新生们,他们不仅面临着生活学习环境、社会角色的巨大变化,还要面临着比其他专业更为严苛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针对民办医学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辽宁何氏医学院为例,提出心理素质教育体系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培养医学新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一、民办医学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医学院校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未来多是从事高压力、高风险工作的医疗人员,大多数医学院校将注意力只集中在了医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上,更要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另外,一些医学院校存在心理素质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素质教育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单一化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号)的规定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在高校普及,但大部分高校还只局限在这一门课程。有的高校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学专业理论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而并没有根据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设置适合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且课程体系未能覆盖全校学生。

3.师资队伍较薄弱,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校存在着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是非心理专业背景,缺乏基础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经验,且兼职教师不稳定等问题。专兼职教师均需要不断的提高专业修养、业务水平,以确保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民办医学院校新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改革措施

为提高医学院校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养,增强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辽宁何氏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新学心理素质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

1.学院领导重视医学新生心理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设立素质教育经费,规范素质教育管理工作;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专兼职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组织开展教学观摩与案例督导学习,以提升专兼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2.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设置系统、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研究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由于医学课程的特殊性,课业负担较其他专业重,再加之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等因素,医学生的心理动力素质较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但在学习热情、人际适应、自信心和竞争能力方面较弱。[1、3]针对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原有《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分在不同年级开设心理素质类博雅选修课程。在大一,针对学生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同理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开设《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现代礼仪与人际交往》《积极心理学》;在大二,开设《压力与情绪调节》《亲子教育与家庭文化》;在大三,为建立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开设了《进化心理学》《思维与决策》等课程。

3.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开展新生心理素质测评工作,建立新生心理素质档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工作的预见性。对全校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开设操作简单的心理辅导实用技能课程,如《绘画心理—涂鸦日记》《团体沙盘游戏》,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消除心理困扰。通过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电话咨询等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

4.加强健康心理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新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作为一所医学院校,辽宁何氏医学院的新生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的心理品质为重要目标。学年的两个学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各不相同。学年第一个学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关注生活、热爱校园,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潛力、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开展“心理体验营”活动,设置了“‘何氏映像心理创意画制作大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学年第二个学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人际沟通和情绪控制能力。开展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已成为最受学生关注的大型活动之一,心理健康节期间设有“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电影巡展和“心理剧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们不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活动中培养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许凯,翟德春.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2,3(28).

[2]边杰,陈京辉.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08):67-68.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医学院校心理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