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注入光

2016-05-30 18:50沈思洁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乐福利院同情

沈思洁

周四值班。早上的空气濡湿温暖,孩子们一一和家长告别,开始一天的校园生活。七点四十,福利院的车准时到达校门口。十多个孩子相继下车。有三个是身体健康没有残疾的,其余几个多少都有些问题。看见他们蹒跚地走进校门,心里总会泛出阵阵的酸楚,这些孩子,这些没有根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又有着多少伤痛和挣扎。

听见几个孩子小声嘀咕:“那是小乐的老师。”然后就向我友好地招呼,眼神里有渴望。或许就因为我是小乐的老师,他们就因此对我多了一份友善。可以想象周围人都用异样目光看他们时,内心里有着怎样的煎熬。政府为他们解决了温饱,可谁又能阻止善良人们的眼光的同情,抑或还有不懂事的孩子的善意的嘲笑。刚来时,我说要给小乐他们买点东西,有个老师说他们并不缺吃穿。真是如此,他们缺的是精神的关怀。再见他们时,都会给他们一个微笑。自此,他们就识得了我。每次见到,都会驻足看我,对着我笑。

小乐是最漂亮、智力最正常的一个。我和阿姨简单聊了几句。她的父亲不知道是谁,母亲属于低保范围,在社会福利院里生活,养不起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她隐约知道点父母的事情。不能想象,六岁的孩子怎堪承受如此巨大的伤痛。

小乐今天穿了新衣服,我夸她衣服漂亮。她扬起光洁的脸,笑着说:“这是新的,不是旧的。”我的心一下被刺痛了。当我们同情可怜某些人群时,首先想到用旧的衣物去资助他们,以为只要满足了他们最低层次的需要就可以了,并且还足以让我们完成一个心灵高尚的过程情感的体验,可完全忽视了这些人也同样有精神需求。平生也捐过多次衣物钱款,那些都是在单位的统一下资助,并没有真正走近这些人、这些孩子。小乐的一句“这是新的,不是旧的”,让我心疼了好久。还有二班的那个男孩,他一直抓着我的手不放,那种恋恋不舍渴盼母亲温暖怀抱的愿望有多么强烈!

收家庭作业绘画《我的家》,小乐在纸上的涂鸦实在让人心痛。看似乱画的一笔一笔实则是内心的宣泄,她生活的大家庭有爱、有温暖,可这些不足以顶上妈妈的一个拥抱。小乐指着下面的两个“木”,说这两个是她自己。真的不知道她内心此时的感受,只是孤独越来越重地包围了她。她又回教室拿了两幅画回来,这是昨晚的作业。昨晚布置作业时,也曾犹豫小乐对于家的敏感,可后来一想她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敢于承受生活给她的痛。这两幅画非常规矩,问她是阿姨教的吗?她否认。一幅画上只画了两个人,她说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她。都扎着同样的辫子,表情是笑的,很开心的样子。另一幅同样画了一大一小的两个,旁边多了一座楼。她指着其中的一个房间说那是她的屋子。心里满满的伤感,我只有抱了抱她。小心翼翼地问,见过妈妈吗?她回答很不明确,支吾了一声,我没有听清楚,不忍再问。同情再次泛滥。

这样的同情持续了很久,并且包含了太多的纵容。可是在不断的同情实施过后,小乐却把她所有的问题全部抛给了我们。上课随意下位,随意吃东西,随意乱翻别人的书包,随意说话,随意上厕所,随意在座位上撕纸,随意乱抛垃圾,随意跑向讲台……原来她在上学之前完全没有被规训过。更为糟糕的是她在班级内没有一个伙伴,下课只和福利院的孩子凑在一起玩耍。她只是走进了学校,封闭的心灵并没有打开。课后和其他老师交流,福利院的孩子的问题基本一致。郁闷了好久,没有找到出口。

偶尔施舍同情心,每个人都能做到。可当这些孩子不停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时,有时候就会忘记他的身体的残疾而憎恨起心灵的缺失。当我们久已习惯了安静的课堂,每天让这些孩子充满了喧哗时,我们就自然生出了很多怨愤。这和心灵的高尚无关。因为,我们毕竟是普通学校,面对的是健全的心灵,往往同学间一个不经意的玩笑,都会给这些“特殊”孩子更多的背负。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尽量不去触及他们本来就七零八落的心。可当你的同情过多泛滥时,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又非常不利。教育的尺度教师不好把握。

下午放学时,看着朗朗的阳光下的他们,脸上没有一丝灰暗和忧伤。所有上课的问题都不复存在。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给她,给他们一个微笑,润泽他们困难人生的每一天。当他们日渐成人时,他们会明白生命因为有了光的注入而温暖美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四实验小学朱夏校区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小乐福利院同情
BABY,COME BACK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来限制对外交往为例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那些理财被骗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
猫三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