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中的借代辞格

2016-05-30 19:07许素萍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借代辞格修辞

摘 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修辞;借代;辞格

借代辞格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使用过借代辞格,其中不乏诗中圣手。诗人为了诗歌的平仄协调,为了音律的善美,使得借代手法如火纯青。现代的借代辞格也更加的锦绣繁华,手法越来越精细。要想在文学创作中熟练运用借代辞格,首先必须对借代辞格有所了解。

一、借代辞格的定义

在《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第一次将借代辞格明确定义为:“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而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提到:“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由此可见,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可以达到某种本体所无法达到的目的。在借代中,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其实借代无处不在。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能接触到借代这一传统辞格的运用。举个大家都再熟悉不过的例子——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在这里,“黄发”和“垂髫”都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黄发”指代的是老人,因此“黄发”是借体而老人是本体;而“垂髫”则指代小孩,借体和本体分别是“垂髫”和小孩。

二、借代辞格的作用

在定义里就有提到,借代是为了达到某种本体所不能达到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借代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具体又有哪些呢?

1.借代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所谓形象具体化其实就是用一个具体的、简单的事物来代替一个抽象的事物。譬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借代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舌每个人都有,而话语却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也摸不着。这里用“舌”代替了说出去的话语,化抽象为具体,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诸葛亮凭借自身才华智斗吴国群臣的唇枪舌剑的生动画面。

2.借代可以使语言简洁精练,以少胜多

专业名词并不是谁都能听得懂,因此用简单的名词来代替复杂的名词就显的至关重要了。复杂概念简单化就是借代的另一魅力。如《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在这里,五十步和一百步只是形容逃跑距离的多与少,而并不是跑了一百步和五十步。这里用实数来代替虚数,让语言更加简练却又生动形象。

3.借代可以使语言富于变化,避免重复

重复啰嗦是一篇文章的大忌,也容易毁了其中的神韵。如刘克庄《清平乐》:“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濛濛。”“银阙”和“珠宫”同样指月宫。然而用借代的方法就避免了这种重复,还平添了一种宫殿所散发出的端庄的神韵。再比如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此处用“丝竹”代指音乐,巧妙地避免了同词重复,而且给读者增添了解读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4.借代可以使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达到讽刺效果

说起讽刺,这可是借代的拿手好戏。在暗黑时期的中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文人们无法直截了当地抨击当时的社会,而借代就成了当时讽刺社会的主要手段。

如鲁迅《呐喊》:“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国旗,一个国家的象征,却被写成了“洋布”,还用了“斑驳”这样不堪的词汇,其中的讽刺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三、借代修辞的运用机制

1.语境:约束机制

没有什么是不受约束的。借代也无法逃脱这个圈。无语境何来修辞,这就如病毒一般,少了宿主如何才能存活下去?

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袁世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就是银元的含义,这里的语境背景浓厚,如果转换成现在的背景,袁世凯该改成毛泽东了吧。

2.联想:借代运作的心理机制

通过借代的方式来运作心理的活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读者心理方面的联想就成了借代的主要关注对象。所谓联想,即指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一现象或事物时,我们就会在这一对象的刺激下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新的认识和体悟。这种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联想是人类认识事物,储存事物,提取记忆的方式,是借代辞格赖以存在的心理机制。”

在联想这一心理机制的影响下,谈到豪放派诗词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诗句。这就是借代的联想机制,也是利用长久以来思想对人们的影响的一种修辞。

3.借代文本解读过程阐释

语境和语义冲突了怎么办?逻辑不合理怎么办?没关系,借代可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借代中一种借代文本的方法,就是解开门的钥匙。它可以排除原表达者设置的障碍,把想法引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方式上。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其中“红”和“绿”就是借代的手法,分别指海棠的花和叶。加上“肥”“瘦”两个拟人化的修辞,把一个女人的春闺幽怨体现得淋漓尽致。

借代修辞是汉语上一个重要的辞格,在古代它抚平了诗句的创伤,调解了音律的忧伤;而在现代它是文豪笔下的第一战士,是作家眼中的难得知己。只有对借代修辞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析,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熟练运用借代辞格,让借代辞格为我们的语言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87年版.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4]倪宝元.《修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版.

作者简介:

许素萍(1994.12~),女,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借代辞格修辞
初识借代手法
说借代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借代句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语形辞格的象似性研究
灯谜中的借代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