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耀眼明星之当代性

2016-05-30 19:58邱家和
财富堂 2016年3期
关键词:贾科梅特展当代艺术

邱家和

贾科梅蒂回顾展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办,不仅有助于中国观众重新认识贾科梅蒂这位跨越西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两个领域的艺术大师,重新认识大师所活跃的20世纪西方艺术史,也可以帮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近年来日益火爆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市场;还可以帮助大家推动近年来在中国刚刚引发热潮的艺术大展,实现新的突破。

贾科梅蒂回顾展全球瞩目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将于2016年3月22日举办贾科梅蒂的回顾展。这不仅是贾科梅蒂在中国的首次大展,也是继2007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大展之后全球最大规模的回顾展。2016年恰逢贾科梅蒂逝世50周年,一系列大师纪念展览活动将在全球陆续展开,其中包括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等国际顶级美术馆。而在余徳耀美术馆举办的回顾展,则是这一轮全球纪念热潮中的重要一站,也是亚洲的唯一一站。

回顾展的总策展由贾科梅蒂基金会总监、著名策展人凯瑟琳·格雷妮尔(Catherine Grenier)女士担纲,将呈现来自贾科梅蒂基金会的 250 件左右的展品,不仅有贾科梅蒂备受关注的雕塑作品,还有其绘画、肖像素描、手稿以及相关摄影等档案资料。从其在巴黎的23平方米的工作室创作的极微小作品,到晚期为纽约曼哈顿创作的巨型纪念碑式的青铜雕塑,参展作品涵盖了艺术家从早年创作,历经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到 1960 年代杰作多产期等不同阶段,其中包括最具标志性的《行走的人》(1960)、《匙形女人》(1927)、《行走的女人》(1932)、《鼻子》(1947)、《笼》 (1950)等,全面回顾了艺术家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为全方位理解和欣赏大师创作提供丰富的维度。

“他似乎在前行,对抗所有不幸,无所畏惧,迈向未知的领域……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传达给我的正是这行动中广阔的自由。”余德耀美术馆创办人余德耀先生表示:“今天,我怀着谦卑的喜悦,荣幸地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首次中国回顾展带到上海西岸的余德耀美术馆。我们很荣幸与贾科梅蒂基金会共同创造这历史性的时刻。大师的250件作品将融汇知识与情感,将它们的自由与力量带入余德耀美术馆无与伦比的空间。”

“艺术家中的艺术家”

身为瑞士艺术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被誉为现代主义精神的化身、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由于他深刻影响了战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启发过众多东西方艺术家,因此被公认为“艺术家中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行走的人》等艺术形象,因对战后人类心理和20世纪人文精神的刻画,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不朽名作。

贾科梅蒂出生于美术世家,他父亲是著名新印象派画家乔瓦尼·贾科梅蒂,而象征主义画家库诺·阿米耶则是其教父。他在其父亲位于瑞士意大利语区斯坦帕的工作室长大,从小接触艺术,并以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弟弟迭戈、他父亲乔瓦尼与他母亲安妮塔为创作原型。1919年他到日内瓦工艺美术学校读书,1920-1922年到意大利游学,意大利绘画尤其是廷托雷托和乔托的作品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2年移居巴黎后他的创作道路出现转机。师从雕塑家布德尔,同时在博物馆写生波斯湾沿岸古国及埃及的雕塑,临摹中世纪的肖像画,他受到立体主义理论的影响,还对大洋洲土著雕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创作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受到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知识分子的关注:达利在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悬挂的球体》中看到了超现实主义的“纯象征之物”的原型,而著名诗人安德烈·布勒东则邀请他加入超现实主义运动。1925年到1935年他的创作经历了超现实主义时期,他的作品《匙形女》《两口子》《她和她的断喉》都是以现成品加工的方式作成的。

雕塑作品堪称经典

虽然油画、素描都堪称大家,还是一位诗人,但贾科梅蒂更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雕塑作品。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作于少年时代的1914年,1916年开始创作他的兄弟迭戈的一组胸像。在其超现实主义创作阶段,其最优秀、最富有独创性的作品也是雕塑作品。《早晨四点钟的宫殿》和《手捧空虚》受到鸟笼子的启发,试图以某种独创手段标志出一个有形的空间,并使之成为雕塑实体,人们把它叫做"空间雕塑"。

最令他与众不同的是其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的1940年代,虽然为躲避战乱他回到了“中立”的祖国瑞士,但其雕塑作品却以其火柴杆式细如豆芽的人物造型,象征被战火烧焦了的人们,以揭示战争的罪恶。尤其是战后回到巴黎,他进入了灵感喷涌而出的创作巅峰期,连续创作了《夜晚》(Night,1946)、《指示者》(Pointing Man,1947)、《城市广场》(The City Square,1948),以及《在雨中快速行走》(Walking Quickly Under Rain,1949)等一系列大师级的作品。这些经典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表面被腐蚀后的粗糙,其二便是被拉长的躯干、头以及四肢,它们一直被延伸到让人感到脆弱不堪,这两种特征,会让观众感到这些人像几乎无法承受来自他们周围空间的一种巨大而空虚的压力。在他看来,传统雕塑塑造一个头像只是塑造了一个与真人原型的等同物,这只是知性、概念的表达而非视觉的表达;而在视觉现象中,一个人永远与周围的环境无法分离,其真实只能在其存在的空间中才能显现。因此,他曾经赞叹道:“奇遇,大的奇遇,在于每一天,从同一张面孔(或一个杯子、一个苹果)上看到某种不曾认识的东西出现,这比所有的环球旅行都要伟大。”

难怪他的作品受到批评家的特别关注。著名作家、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就盛赞其作品将单纯的人类形象与侵蚀他们人性的空间整合起来,为其形象披上空间的尘沙,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现代人的焦虑和被剥夺了的传统的慰藉。1948年,贾科梅蒂将这批新作在纽约进行了个展,随即取得了强烈的反响,此后,他那细长的人体形像也开始成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一大标志。1955年,他在古根海姆(Guggenheim)美术馆举办了大型的个人回顾展。1962年,他又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得了雕塑类大奖。3年后,贾科梅蒂又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艺术奖”。

艺术市场的耀眼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贾科梅蒂也是全球艺术市场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之一——2010年2月3日,他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曾经在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以6500万英镑(1.043亿美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全球艺术品拍卖纪录。这在国际拍场是十分罕见的,因为艺术品的拍卖纪录通常是被绘画作品所垄断的。比如在这之前的拍卖纪录,是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所创下的1.042亿美元的成交价。

当时的中国艺术市场也处于令人亢奋的繁荣期,黄庭坚的书法长卷《砥柱铭》拍出了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成交价,之后一件乾隆御制的转心瓶又拍出了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可谓迭创天价,但不久之后的2012年,中国艺术市场就陷入了调整期,还先后爆出了一连串负面消息,如《砥柱铭》的买家用这件作品做抵押发行信托基金,而转心瓶的买家拒不付清货款等等。反之,西方艺术市场却持续走牛,比如贾科梅蒂雕塑作品创造的世界纪录很快被新的拍卖纪录超越,而其本人的雕塑作品仍然受到追捧,不断爆出新的高价。如在2014年11月,他的雕塑作品《双轮车》现身纽约苏富比夜拍,结果以逾1亿美元的高价成交。

最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5月,纽约佳士得推出了全新的夜场拍卖——“展望过去”。这是一个创新的专场,其新颖之处不仅在于采用了策展人制度,让策展人来挑选专场的拍品,还推出了“20世纪艺术”这一跨越西方艺术市场两大主要板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新概念。

贾科梅蒂就是这样一个跨越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界限的艺术家,对他而言,佳士得的新概念几乎相当于为他度身定制的。就在这个新专场上,佳士得推出了上文提到的贾科梅蒂战后巅峰时期创作的一系列雕塑作品之一——1947年创作的真人大小的青铜雕塑《指示者》(Pointing Man)。这件作品的估价高达1.3亿美元,拍卖结果也不负众望,以1.41亿美元的成交价创造了雕塑拍卖的全球新纪录。

“特展”热的新突破

在拍卖市场此消彼长的同时,中国艺术市场也迎来了消费性的特展市场的热潮:继2014年西方现代艺术大师莫奈与日本当代艺术巨星草间弥生特展在上海双双取得成功后,2015年又有更多的特展举办,去年秋天仅上海一地就有多达两位数的特展同时举办,古今中外都有。仅西方艺术领域就有多个特展,其中包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美国当代的安迪·沃霍尔等,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达利与雷诺阿的特展,显然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仍然是特展的敲门砖。

毋庸讳言,特展在2015年有了大发展,同时也遭遇了瓶颈期。短期之内一哄而上的局面表明,中国的特展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而贾科梅蒂的回顾展,无疑也是一个极具标杆意义的特展。诚如上文指出的,他的创作生涯跨越了西方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界限,因此也给目前遭遇瓶颈期的特展带来突破的机会。

据资料主办方余德耀美术馆发布的消息,此次大展在将这位现代主义大师带入一个由大型停机库改建而成的当代艺术空间后,将致力于呈现一个“当代的”贾科梅蒂,与当下的观众和当代艺术界做开放的对话:其中包括《探访贾科梅蒂巴黎工作室》电影放映、中国美术学院贾科梅蒂专题讲座、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谈《肖像=纪念碑?》、《修复贾科梅蒂——展览背后的故事》讲座、全球50位专家与艺术家参与的《50个贾科梅蒂》倒计时活动等。可以预期,这次展览将为特展市场带来新的突破与经验。

猜你喜欢
贾科梅特展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中外研究综述
贾科梅蒂的雕塑世界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殊途——香格纳画廊20 周年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