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何“智”?智叟不“愚”!

2016-05-30 20:01何广银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智叟愚公

何广银

摘要:愚公移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它的寓意是: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就应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有顽强的毅力,不惧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既然是寓言故事,就得多方面的探讨,赞美愚公毅力坚定,勤劳本分,这是无可厚非的,若说愚公聪明,却不敢苟同。

关键词:愚公 智叟 抱负 智 愚

教材对于《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形象的评价: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运用的是反衬的写作手法。笔者再读教材,重新反思发现:愚公何“智”?智叟不“愚”!

一、宏伟的抱負没有根植于现实

首先承认,愚公的出发点是对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他的移山是要解决交通的不便,想法确实伟大。

可惜,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立足于现实。两座“方千里,高万仞”的大山艰相对于“家族”的“荷担者三夫”等几个人的力量以及外邻的“始龀”之力相差巨大,怎么解决?他对移山有坚定的信念,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至于挖山成功何时实现?恐怕只有上帝知道。而且愚公在“年且九十”之时才召集家人“聚室而谋”,共商搬山大计,交通不变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如此浩大的搬山工程不在年轻气盛的时候来实施,非要等到颐养天年的时候才临时决定,如此看来,愚公何“智”呼?用现代发展的眼光来看,再宏伟的抱负也要根植于现实,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是好的,可是这个困难大到人力所不能及,应该另寻它径,解决学会变通,而不是一味的蛮干。宏伟的抱负成不了实现,只能算是空想了,没有根植于现实的抱负算不得抱负。而且就算一切按照愚公理想中的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后代子孙的命运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二、缺乏对人与自然的正确认识

自古以来,人类何时征服过自然,“大禹治水”根除了水的祸患了吗?张衡发明“地动仪”杜绝地震了吗?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治好了人间所有的疾苦之人了吗?那为什么,海啸来了,瞬间家园尽失,妻离子散,葬身海底?地震来了,人们恐慌无助,埋于瓦砾之中;瘟疫来了,病痛折磨得人筋疲力尽,死去活来;人类征服自然了吗?没有!

愚公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愚公一家,“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只不过是交通不便,为什么一定非要移山?打一条隧洞不更省时省力吗?“挖平山”的决心都有,打一条隧道那肯定能实现。搬家到山的南面去有什么不好?盖几间房屋,辟几亩田地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世世代代挖山呀。再说,依山而居,对于人类来说那不是天然之福吗?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中的林木柴草,野蔌山肴,药材矿石,哪一样不是老百姓生活的资源,多么优厚的自然环境。不但如此,还可以开发这两座山的资源,把它变成避暑旅游的胜地,造福当地的百姓,何乐而不为?何苦要斩尽杀绝,非得把它挖走呢!这是改造自然吗?简直是破坏自然!孰不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存,社会才能稳步发展”。

三、不善于征求群众的意见

“苦于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的肯定不是愚公一家的烦恼,全村的人都如此,包括智叟。挖山开路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的大事,为什么不发动村民的力量,商量商量,或许村人有更好的想法。比如“智叟”就觉得“搬山”不妥。他认为“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能够充分认识到人力与挖平山的巨大悬殊,并且“且焉置土石?”确实是个难题,智叟提出了质疑,说明智叟也很关注这件事,可是愚公不容许群众有不同的意见,按他自己的想法“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这不是在“毁了两座山的同时,灭了一条河吗?”即便是搬山成功,“面山而居”的人享受了交通之便利,可渤海之尾的人,靠海生活的人恐怕也不方便了,利己了,却损人了,这样的行动不要也罢。愚公却根本不理智叟这个茬,依然我行我素,当智叟又用“人力薄弱,土石堆放”这两个问题重新质疑他时,他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不屑于和智叟商讨,而是用“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一番大道理来反驳智叟,弄得智叟面对愚公的固执,无可奈何,只能“亡以应”。可见,愚公听不得别人不同的意见,不善于和群众沟通,独断专行。之前所谓和家人的“商量”也只不过是用自己“家长制”的做法,“征求”家人的意见罢了。

其实,愚公和智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生活的困境也是一样,智叟只不过想关心一下挖山的情况,善意的一个劝说和提醒愚公,怎么就愚蠢了呢?既然愚公那么“智慧”,为什么没有村中一个成人参加挖山?只有一个懵懂的孩童,他能说明愚公的伟大想法的号召力吗?

今天,再研读此文,我真的要说:愚公何“智”?智叟不“愚”!

参考文献:

[1]陆羽丰.不可剥离时代解读愚公——《愚公移山》教学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9-10.

[2]陈君兰.关于多元解读《愚公移山》的教学思考[J].教师博览,2012,(06).

[3]田兆元,邱硕.愚公移山:20世纪的民族精神建构及其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6).

[4]张学凯.苏教版、台湾版教科书中《核舟记》《愚公移山》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7,(09):188.

猜你喜欢
智叟愚公
愚公新传
那个感动天帝的老头儿
现代愚公
时代需要“愚公”精神
愚公和智叟新传
愚公和智叟新传
高青旺 开荒植绿“新愚公”
愚公移山
谁更应当“愚公”
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