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水土流失规划治理及水土保持效益

2016-05-30 00:33郭俊杰
水能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山西省

郭俊杰

【摘要】山西省地处海河上游、黄河中游,属于多山丘陵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省份。针对此种情况,一定要加深对山西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分析,明确其发生原因与危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规划治理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在进行水土流失规划治理的时候,一定要加深对水土流失规划治理的认识,落实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保证山西省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实现其水土保持效益。

【关键词】山西省;水土流失规划治理;水土保持效益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地表植被破坏、土方开挖施工、风力、水力等侵蚀作用下,必然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近些年来,因为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资金投入不足,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山西省水土资源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土地生产力正在逐渐下降,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山西省水土流失规划治理的分析与研究,提高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本文将以山西省的乡宁县为主要研究地点,乡宁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

1、水土流失现状

乡宁县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乡宁县土地总面积为2029万平方千米,乡宁县境内河流包括大小支流约7000余条,北部鄂河及黄河沿岸诸河均直接注入黄河,其余注入汾河,大多数为季节性河流,因地下断层渗漏,较为贫乏。根据遥感调查显示,山西省水土流失面积中,水蚀面积达到了9.3万平方千米。

经过多年的规划治理,乡宁县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本文调查了乡宁县的鄂河流域、马壁峪河流域、燕家河流域、光华河流域、豁都峪河流域等的部分河段。其中,鄂河流域治理河段长度约3600 m,设计共规划在左岸新建堤防3处,共计1785m,右岸维修加固堤防1940m,河道疏浚3600 m;马壁峪河流域修建堤防590m,开挖土石方4278m3,浆砌块石5605m3,坝后回填1327 m3 ;燕家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需修建堤防370m,清理滑坡土方11338 m3,山体削坡5590m3 。在开展规划治理工作的时候,其治理模式也在逐渐变化,从以往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逐渐转变为大流域集中治理,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落实工作,通过沟道治理、荒滩改造、建坝、自然恢复等措施,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达到一定的水土保持效益。

2、水土流失原因

2.1 自然因素。山西省大多數土地均处在黄土高原,属于粉沙质土壤,土体较为松散,非常容易被水冲走;同时,抗冲刷能力非常弱,加之高原地区的沟壑地形,大多数区域都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植被较为稀疏,沟壑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40-50%,密度为3-6km/km3。除此之外,山西省处在亚洲东部季风区域,季节降雨量变化较大,四季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划分,全面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降雨量非常多,并且强度非常大,非常容易出现暴雨或者大雨,这也就是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人为因素。山西省水土流失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四点:其一,植被破坏;其二,陡坡开垦;其三,工程建设;其四过度放牧。除此之外,山西省作为一个煤炭生产大省,大部分老矿也是导致出现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3、水土流失导致的危害

3.1 致使耕地面积减少,生产质量下降,作物产量降低。因为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经常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加剧,导致近些年来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并且土地生产质量也在逐渐下降,对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就是影响了山西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泥沙淤积,加剧了旱涝灾害。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不断增多,其泥沙淤积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江河防洪能力大大降低,进而发生一些旱涝灾害。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每年黄河输沙量达到了16亿吨,其中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量达到了4亿吨。

3.3 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山西省几乎三分之一的县都是贫困县。现阶段,山西省农村贫困人口非常多,已经达到了农业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制约了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

4、水土流失规划治理对策

4.1 深入认识水土流失规划治理。近些年来,随着预防监督、林草措施等生态工程措施的逐渐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局部区域还存在着恶化的情况,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重的形势下,普遍存在着“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此种现象一定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加深认识。与此同时,山西省自然条件非常复杂、多变,非常脆弱,所以,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原因,不仅包括人为因素,还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水土流失规划治理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明确规划治理的重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保证规划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控制,避免其导致出现新的水土流失现象,强调水土保持和林业工作的联系,有效防治生态环境恶化情况,逐渐改进水土流失现状,实现一定的水土保持效益。

4.2 工程措施。水土流失工程措施的主要特点就是见效快、效果明显,但是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了比较多。其主要就是通过人工开展土石方施工,利用钉木桩、挡墙、砌护坡等手段,降低水土流失灾害,并且对一些容易受到风力、水力等侵蚀坍塌的区域展开加固处理。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构成环节,不同建设项目选用的防治措施也是有所差异的。通常情况下,一般开发建设项目在基础建设施工阶段与生产运营阶段,均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弃石、弃土等固体废弃物,在施工现场一定要设置专门堆放场地。结合固体废弃物堆放形式与位置,根据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拦挡工程的建设,进而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控制。

4.3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改进大地植被情况,提高地表糙率,增加土壤入渗,降低地表径流量,缓解流速与降低冲刷力,进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实现水土资源的保护。针对不同区域、建设项目而言,运用的植被措施也有所差异,比如,种草护坡需要结合坡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种植形式:对于一般土质坡面来说,可以进行直接播种,如图所示;对于土质较为密实的边坡来说,可以采取坑植法;对于风沙坡面来说,可以预先设置一些沙障,之后再进行播种。护坡造林需要采用浅根性和深根性结合的乔灌木混交形式,并且选择地质条件恰当的位置进行种植,保证苗木的带土种植,并且具有一定的间距,确保其种植合理;在坡面坡度、土质、坡向等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可以结合种草护坡和造林护坡的综合性是,全面分析作物的“互生”原理,建设乔木、草、灌木有机结合的防护体系,实现水土流失规划治理的目标。

山西省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是长期陡坡开荒、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导致的结果,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植被的恢复,这样才可以完善生态建设,其主要做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加强人工恢复植被与植被自然恢复的结合。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在减少甚至停止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在不同降雨情况下,生物就会得到相应的生长与繁衍,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功能。所以,在开展植被恢复治理工作的时候,不仅要继续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还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恢复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对于人口密度較小、降雨适中的区域,可以适当运用退耕还林、禁牧等手段,强化水土流失规划治理工作的落实,并且在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在建设生态农业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林草的建设,注意节水、蓄水工作的落实,提高综合治理水平。首先,因地制宜,强化种草造林。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合种草就种草,适合造林就造林,尤其是要引导人民群众进行积极参与,强化经济林建设,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进而促进相关工作的全面展开。其次,开展雨水集流建设,运用多种蓄存降水形式,发展农业的节水灌溉,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农田灌溉问题,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最后,强化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产业开发,促进水土流失规划治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对于山西省水土流失情况来说,一定要提高人们对水土流失规划治理的认识,进而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实现水土保持目标,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山西省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山西省6个集体8名个人获殊荣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