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夜闯监狱”须法制和监管伴飞

2016-05-30 10:48薛家明
科学导报 2016年27期
关键词:黑飞空域法制

薛家明

近日,福州个别监狱上空深夜常有无人机出没,并在监舍区、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和驻监武警营区等场所上空绕飞和悬停。目前而言,无人机深夜频频光顾监狱上空,到底是航空爱好者的任性所致,还是不法分子的有意为之,还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但无人机在监狱上空肆无忌惮的飞行,其危害性却是实实在在的。

科技改变生活。随着无人机快递、无人机勘测、无人机搜寻、无人机植保等应用的落地,人们的生活大幅优化,社会效率快速提升。不过,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政策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中国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并未直接将监狱上空设定为管制空域。同样,在隐私保护方面,也存在大量的政策模糊地带。相比于政策滞后,监管失范的隐忧更值得警惕。当前全国具有无人机驾驶资格的驾驶员仅有2142名,数万无人机在“无证黑飞”。

管理的失范、大量无人机无序飞行,不仅容易引发事故、增大公众的安全风险,更会让公众隐私沦为“易碎品”。可见,“无人机夜闯监狱”须法制和监管伴飞。对相关部门而言,要管住无人机的“黑飞”,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无人机管理法规。比如制定无人機飞行的“交通法规”、准入机制、备案制度和数据传输标准,让无人机翱翔在规则之下。其次是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必须通过严苛的监管,保证法规的刚性,确保公众的隐私和社会的安全不受侵害。一旦有人闯红线,就坚决运用技术手段,予以制止。唯有如此,无人机行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黑飞空域法制
我国全空域防空体系精彩亮相珠海航展
管住“黑飞”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短时空域扇区交通流量预测
浅谈我国低空空域运行管理现状及发展
基于能量空域调控的射频加热花生酱均匀性研究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