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博:读书贵在得法

2016-05-30 08:45侯泰而
科学导报 2016年27期
关键词:基博学问态度

侯泰而

钱基博先生在经史子集上下过许多硬功夫,对各类典籍有极为精当的研究。他在书中谈到的读书方法或观点,可给我们不少启迪。

之一,读书须包容。钱先生在《论衡篇告逸民》中,讲到他对于争鸣的态度,就是要尊重学问上的言论自由,“言学问,有主张而毋为把持”,让别人有说话的权利和机会。他引穆勒的话抒怀,强调要“兼容并包,令众口各伸其所欲言”。这无疑是科学的态度。

之二,读书须有疑。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钱先生读书,充满了怀疑精神。比如,曾朴的《孽海花》本为小说,不可当成信史来读。钱先生特别较真,专门写了《〈孽海花〉匡谬》《〈孽海花〉考信录》两文,参与资料,对不实之处详加批驳。对待小说如此,遑论对学术文章的态度了。真可谓处处有疑、处处求真。

之三,读书须动手。钱先生注重做笔记。“书籍不论今古,人物不问新旧;有书则读,每读必记。”他告诫学生,要天天练习写短文,“字句要简,意思要尽,时间要快。篇幅最好百余字,时间至多一点钟”,如果坚持练习,“心思愈用愈出,笔机愈熟愈快,自然意到笔随,词无不达”。这种既注重读、又看重写的方法,有利于知识和资料的積累,也有利于文字水平的提高。

之四,读书须勤奋。从他的读书“日录”来看,确是无日不在读书。仅一部《史记》,他就提出三种读法,一为研究义例读,二为研究文化读,三为研究文学读。这种精深的读书之法,没有一种坐冷板凳的功夫是坚持不住的。

钱先生谈到或践行的一些读书方法非常朴素,甚至“古旧”,但却可以为当下流行的阅读方式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借鉴。

猜你喜欢
基博学问态度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钱基博集》出版座谈会观感
论抗战时期钱基博的殉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