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2016-05-30 00:13张玉钢
资治文摘 2016年3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监督机制制约

张玉钢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宝贵经验,是今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所谓经验,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的认识接近真理、把握真理的重要环节。它既具有实践的品格,又具有理性的品格。中国共产党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一、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制度过于宽泛,缺乏理论深度。没有从实际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需求,脱离实际,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制度看似健全,实质无从执行。二是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当前制度中的有些内容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且有的制度只是紧紧着眼于本科室的工作实际和特点,而忽视与其他科室的协调,造成制度的不配套,无从执行。三是制度约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很多制度没有科学合理的规范要求和标准尺度,只是从大环境下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和实际解决措施。四是责任追究过于软弱,缺乏强制性。有些制度没有客观的评估标准,缺乏严格的奖惩机制,处罚过于松软。造成有些监管职能相对弱化,不敢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的效果。

2.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对教育的深层次认知。通常情况下,主观上片面认为党风廉政教育是虚幻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更没有把党性、党纪国法、党风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缺乏时代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廉政教育宣传当然也要跟随时代的变化。但单位不重视,没有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致使宣传方式单一,内容空洞乏味,大多只是例行公事走过场,以应付上级检查。三是宣传廉政教育资金不到位。从宣传力度和宣传形式上大多是草草了事,起不到真正的宣传效果,和预期目的相差甚远,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宣传投人不够,资金投人不大,没有经费支撑。

3.权力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一是在运行的过程中,方式非常单一。当前很多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现状实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督,通过这种形比较容易实现,基本上可以做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纠正的,且效果较好。然而自下而上的监督就显得相对比较薄弱,首先是渠道很窄,其次是功能残缺,不健全,实施起来很困难,难以达到预期值。二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内容不够全面,偏重与对被监督者的事后监督。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应该是事前、事中、事后不能有所偏移,高度一致。倾斜一方都可能造成权利执行的不平衡,出现滥用权利的现象。三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法制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缺乏规范的监督标准,很难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当前被监督者是否具有不正当行为,这样,就不能成为权力主体的行为范本和日常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就是缺乏具体规范的实施细则,很难进行有效操作。因此,监督者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随意性很强,易造成监督效果具有盲目性。

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要对策

1.教育是“基础”:加强反腐倡廉思想建设,完善教育预防体系构建。反腐倡廉应该首先从教育入手,这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所必须的。反腐倡廉坚持教育是基础,就必须掌握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规律,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事半功倍的功能。

(一)从历史发展来看,掌握以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为根本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反腐倡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反腐倡廉建设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中,道德观和荣辱观也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历史,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反腐倡廉建设所必须的,因而反腐倡廉教育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办法、内容和措施。

从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我们清醒的看到,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和建立廉政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理论逻辑来看,在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重要措施中,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是构建倡廉建设系统工程的基础环节和重要措施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之所以作为长效机制成为反腐倡廉系统工程中的基础环节和重要措施,就在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基本作用和内在特点,使教育成为反腐倡廉工作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教育对人们反腐倡廉思想意识的巩固和人生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起着导向作用,使教育成为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和心理的需求。首先,反腐倡廉教育能够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廉洁自律意识。其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对于反腐倡廉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2.制度是“保证”: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实现权力有效运行机制。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在制度上求得创新,这是实现反腐倡廉建设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权利制约和有效运行的机制保证。从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从制度上实现权力有效制约,有效运行,这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保障。

(一)从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制度和法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党和国家历来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点,并常抓不懈。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通过民主法制治理腐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健全法制入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腐倡廉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从理论逻辑来看,在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重要措施中,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构建反腐倡廉建设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整个系统工程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反腐倡廉建设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是连接教育、制度和监督三项环节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健全的、良好的反腐倡廉制度,可以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泛滥。反之,如果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制定得不符合实际,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腐败现象就会滋生,妨碍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

3.监督是“关键”:健全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扩大反腐倡廉的廉政效应。反腐倡廉作为党和国家廉政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教育和制度的保证,而且更需要在监督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保证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所具有的廉政效应和预防功能,保证反腐倡廉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其中,关键在于搞好反腐倡廉的监督机制。

(一)从历史发展来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是惩治腐败取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反腐倡廉的监督机制重在对于权力的制约和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邓小平认为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约,是腐败产生的体制问题,他强调要始终注重党内监督和专门机构的监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注重对权力的运行机制进行监督的问题。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二)从理论逻辑来看,在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重要措施中,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是构建倡廉建设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

败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于体制转型过程中容易滥用权力,而限制和制约权力滥用的机会和条件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权力的行使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就容易产生腐败,“腐败的核心问题无疑是一个政治权力的基础和运作问题。”从产生腐败的源头上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开展各种监督和制约机制,从惩治和预防反腐败的制约监督机制上规范权力、铲除产生各种腐败现象的土壤和环境,树立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基本观念,做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的产生。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监督机制制约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系统工程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