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女性称呼语初探

2016-05-30 04:24曹凤丽
西江文艺 2016年20期
关键词:女性壮族

曹凤丽

【摘要】:在汉族,女性在结婚前、结婚后、生育前、生育后人们对其的称呼是有差异的。而在广西马山上林一代,人们对壮族女性的称呼与汉族地区的称呼有相同之处,但又存在差异。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该地也女性称呼语随着女性的成长发生的变化。具有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多重意义。

【关键词】:壮族; 女性;称呼语

引言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高度重视仁、义、礼、智、信的民族,讲究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从语言角度来看,称呼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其中女性称呼语在不同地域、社会、文化中的使用情况是有差异的。在壮族社会中女性的文化地位是很崇高的,在家庭關系中起着枢纽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广西马山上林一代的壮族女性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和身份的的变化,人们对其的称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面按照壮族女性结婚前、结婚后、生育前、生育后顺序具体介绍女性称呼的形式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一、壮族女性出生后结婚前:

女性在出生后未出嫁前,人们对其的称呼形式多样。主要的称呼形式:直呼其小名、学名、阿××、亲属称谓语的形式。

(一)在该地区壮族女性的小名一般采用“女儿+家族同辈中的出生顺序”的形式。因为在过去壮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一对夫妻可能会生七八个孩子,他们的孩子又会生育五六个孩子。为了更好区分孩子的大小、男女。壮族人在指称孩子时会按照出生的顺序来称呼孩子。而且在家族中,同辈分的孩子按照男女、出生的顺序分别称呼。如该家族同辈份中按照出生的顺序依次为男孩、女孩、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共六个孩子。长辈和平辈中的年长者对晚輩的称谓依次为: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二儿子、三女儿、三男孩。如长辈在称呼该女性为第四个女儿用壮语表示就是daxseiq.在汉族地区虽然也有大闺女、二闺女这很样的称呼,但一般是在该女性被介绍时的一种称呼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等长辈是很少用壮族地区的这种称呼形式。

(二)女性除了小名之外还有自己的学名,也就是自己的户口用名。以前壮族女子出生后,是没有自己的姓名的,在户口制度推广施行以后。壮族地区的女性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学名。如;韦秋扇

(三)阿××。这种称呼形式在壮族地区也是相当普遍的。不管是父母还是同学,长辈还是晚辈。都可以用这种称呼形式,因为它能拉近谈话对象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感到亲切自然。如阿萍、阿国。

(四)家庭中的亲属称谓。平辈中比该女性年龄小的称呼其为四姐daceh seiq,该女性晚辈女性大的称呼其为四妹danuongx+ seiq。这种称谓形式既可用于背称又可用于背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女性有没有结婚,该女性娘家人都会“家族同辈中的出生顺序(按男女)+女儿/儿子”这种称呼形式。这体现出壮族地区女性娘家人在该女性出嫁后并没有视其为外人,体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

二、壮族女性结婚后生育前:

壮族女性嫁入夫家后,人们对女性的称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该妇女在娘家的辈分有多高,嫁到夫家后跟从的是夫家的辈分。

女性在为人妻后没有孩子之前,不管是在夫家还是娘家,妇女的长辈或平辈中的年长者一般不会直呼其名。直呼其名被视为一种冒犯和不尊重。所以为了表示对夫家和妇女的尊重,长辈和平辈中的年长者不会按照女性结婚前娘家人对其的惯用称呼,也不再采用直呼其名的称呼形式,而是改为“妻子/媳妇+女性丈夫名、媳妇+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夫家的辈分(婶/嫂等)+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的形式。

(一)妻子/媳妇+女性丈夫名用壮语表示为mbwk+xx即xx的妻子/媳妇如mbwk daeg sam则是第三个男孩的老婆的意思。这种称呼形式一般用于背称。如:

(二)“夫家的辈分(婶/嫂等)+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这种称谓形式是根据该女性夫家的辈分来区分的,比女性丈夫辈分大的按照“夫家的辈分婶+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的形式,如三婶simjsam,比女性丈夫辈分小的按照“夫家的辈分嫂+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的形式。如三嫂saujsam

(三)女性夫家地方名。这种称呼一般是该女性的娘家人或夫家居住地以外的人对其的称谓。如该女性夫家在南宁则人们称呼该女性为南宁。如该女性夫家在马山,人们称呼该女性则是马山。如果该女性丈夫有上林迁居到了南宁。人们对女性的称呼就变成了南宁。所以说女性的这种这种称呼是随着夫家居住地的变化而变化的。

以上几种称呼的变化是人们为了区别出嫁女性和未出嫁的女性。这体现出人们对于出嫁女性夫家的尊重,是一种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男尊女卑思想的的一种体现。但是这种称呼仅限于该女性夫家的长辈和平辈使用,晚辈使用则视为大不敬。

三、女性生育后:

当女性有了孩子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则采用“妈+孩子名”的形式即跟着孩子的名字换称。用壮语表示为Mej xx如:Mej daxseiq四女儿的妈妈

这里的孩子名指的是前面提到过的孩子在家族中按照出生顺序+男女性别的总称,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再论述。这里的孩子名有的按照长子/长女的顺序称呼,有的则按照男孩的名字来称呼女性,不管该男孩是否为长子,这种称呼在壮族地区占有很大比重。这样的称呼语反映了壮族地区重视孩子重视生育的一种文化心理。

但妻子/媳妇+丈夫名,即mbwk+丈夫名、妻子/媳妇+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夫家的辈分(婶/嫂等)+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女性夫家地方名这样的称呼形式在女性生育后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在孩子长大成婚有了孙辈之时,又换称:yah-xx 某某阿婆这样的称呼形式。这种称呼一般是女性的晚辈使用的。

Buz婆+leux老/皱 (夫妻互称)即老皱的婆娘

在女性生育后“buz婆 +leux老/皱、妻子/媳妇+丈夫即mbawg+丈夫名、妻子/媳妇+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夫家的辈分(婶/嫂等)+女性丈夫在家族同辈中的排名、女性夫家地方名”这几种称呼形式都是可以使用的。但buz婆 +leux老/皱这种称呼形式,则是老年夫妇互相的称谓。

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妇女的公公、婆婆对其儿媳的称呼除了采用以上几种形式外,还可以直呼其名。但不可以采用“女性夫家地方名+了/个”这样的形式。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女性的成长和身份的变化,人们对女性的称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从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则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资料:

[1]穗港的女性称呼语.陈慧英.

[2]张一平,王红昕.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与英汉社交语用差异[J].兰州大学学报,2004(3).

[3]常海星.浮山话已婚妇女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解读[J].修辞学习,2008(4).

[4]蒙城方言已婚女性称呼语探究.陆侠.绥化学院学报.第 34 卷第 11 期.

[5]《襄阳方言女性称呼语研究》(陈诗卉,2016)

[6]襄阳方言特色女性称呼语的构形理据探究———以“俩娃儿、孃儿和嫲嫲”为例》(马婷婷,2016)

[7] 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M].语文出版社, 1989

猜你喜欢
女性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