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养老准备充足吗

2016-05-30 10:48黎淑贞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洞察寿险养老金

黎淑贞

最近,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友邦中国联合发布《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该报告聚焦中国13个大中型城市里居民对“退休养老”在信心、储备、计划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现状与挑战。

报告显示,仅13%的已退休人群认为之前养老投入比例及频率是极其有帮助的;有1/3的已退休受访者承认养老准备不足,认为目前生活水准仅能继续维持10年。从外部环境来看,退休养老金准备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正面临着宏观环境、医疗保障、个人健康等多方面挑战。

居民养老准备普遍不足

与《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同期发布的还有“首期中国城镇居民养老准备指数”,该指数得分为62.6分,体现出中国城镇居民在养老准备方面“仅合及格线”。其中,受访者对于退休养老的信心水平(71.6分)及计划程度(74.6分)得分较高,而知识掌握(59.2分)和储备状况(43.4分)得分较低。

市民王女士今年35岁,她告诉笔者除了社保外,她尚未购买任何养老保险。2015年夏天在同事的带动下,她才购买了一份商业医疗险。“我月薪4000元,这份商业医疗险年缴费为6000元,对我来说已经是挺大的一笔开销。若是再投保一份养老险,我的经济负担会不会有点重?”当笔者询问她,此时不为养老做准备的话,难道不担心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不足吗?王女士笑说,自己刚刚35岁,距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并不是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她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还是多多顾虑眼前的事才是正解,比如孩子的教育费用和房贷问题等。

年过不惑的李先生表示,过了40岁以后,他愈发感觉体力的衰退,故而对养老问题也愈发重视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要面临很激烈的职场竞争,届时很可能是自顾不暇,所以我认为‘养儿防老基本上已经不太可能。”指望不上孩子,就得指望自己。李先生先后给自己和太太购买了商业养老险和医疗险,并且还购买了一处门面房,以租还贷,为老年生活做准备。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年龄与养老重视程度成正比,年岁越大的人越关注养老问题。今年67岁的杨大爷的生活基本全靠退休金,不过好在退休金不算太少。此外,儿子每年都会帮他购买意外险。“我到保险公司咨询后才发现,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很难购买到合适的养老险了。”

此次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显示,超过4成的受访者目前对退休养老相关政策和趋势,尤其在与他们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方面了解不足,对退休后可能面临的财务缺口也没有充分认识。

业内普遍认为,养老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除了缴纳政府要进行统一管理的养老保险外,最好还能自行增加个人养老储备金,不单纯依靠于政府的养老金,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安然无忧。保险行业的相关人士认为,居民投保人身寿险,等到老年时就可以享受到政府发放的养老金与寿险所提供的收益,享受的是双重保障。

五种情况要买商业寿险

据《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显示,75%的受访者现已持有人身保险产品,但持有商业养老年金保险的比例仅有21%。

尽管大多数人都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并不意味着老年生活就可以高枕无忧。理财规划师表示,有五大类情况的人士应该考虑购买商业寿险:一是有家人需要自己抚养,而自己目前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抵御类似需要花费较大医疗费用的重大疾痛等其他意外情况的;二是对没有很好的消费习惯的“月光族”、“月欠族”来说,个人储蓄能力较差,可以考虑购买储蓄型寿险,用这种强制的办法保障自己的养老金;三是理财能力比较弱的人或是没有时间去理财的人,可以考虑购买投连险,达到“省心地去增值”的效果;四是为了给家人一个心理保障,或出于个人保全财产等许多其他原因,也可以考虑购买寿险;五是对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士来说,如果目前需要挪用大笔资金投入到高收益,但风险也很高的项目时,可以考虑拿出少量的资金购买寿险,用以抵消投资失利或身患重疾等意外的风险。

此外,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也是大有学问的。业内人士建议,投保人应将领取时间与退休年龄衔接起来,与领取年限的条款匹配起来。目前,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在投保时可与保险公司约定,一般限定50岁、55岁、60岁、65岁等几个年龄段;领取方式则分一次性领、年领和月领等三种;对于养老金的领取年限,有的保险公司规定20年,有的规定可以领到100岁,有的规定可以领至身故,总体而言,保险公司一般都会保证投保人领满10年或20年。

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则表示:“目前人们退休后从社保领取的养老金仅够你日常基本生活的需要,而有了商业保险,则会保障你能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筹措养老金宜早不宜迟

对年轻人来说,“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人们在退休之后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准,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你不可能将这种负担转嫁给工作人群和年轻人,所以必须为自己的未来生活安排保障。这种情况在德国和其他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出现,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曾担任德国经济专家协会秘书长,目前是欧洲最大保险公司的安联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博士分析认为,中国目前的保险密度很低,加上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养老和保障方面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工薪一族也需要为未来的保障和退休做更多事情。

“受访者预期退休时积累的个人财务目标均值为198万元,而他们当前家庭现有流动资产总值平均为132万元,尚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显示,以40岁为界,年轻受访者尚未真正考虑过退休问题,较多是以目前的生活状态和资金积累状况来预估未来的退休生活。年长受访者已经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增多,如自己的健康、父母的养老等,他们会开始考虑疾病防范方面的计划,但对整体退休生活计划并不多。

理财规划师建议,人们从35岁开始就要有意识地为养老开始做准备。他认为,对35至5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说,理财的主要目的是为家庭储备养老金、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支付部分子女的结婚费用、赡养夫妻双方的父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的养老储备也应该越多。“我认为一个人退休时至少应该存出20年的生活费用,年轻人要有做好迎接养老的心理和资金上的准备。很多年轻人总误以为养老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年龄做了诸多限制,普遍为55岁、60岁和65岁。投保年龄越小,将来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如是说。

“受访者对退休后每月家庭开销的预估值约为8761元(排除通胀因素)。”此次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准备洞察报告》还显示,被视为退休后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养老金”助力有限,目前政府发放的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仅在2000元至4000元,显然无法负担退休后每月的家庭开销,存在一定的缺口。且当真正退休时,能领取多少养老金、何时能开始领取仍有不确定因素。

市民唐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三,她为儿子报了不少补习班,花费不菲。除了孩子的教育支出,她还要顾及到家庭的整体生活开销以及必要的人情支出。唐女士表示,“养老的储备并不是单纯的生活费用,还有医疗应急金。另外,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所以趁年轻攒些养老金真的很有必要。”

刘彦斌为大家提了七条建议供参考。一是要理财,不能不懂经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看似枯燥的宏观经济指标和数据离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这些宏观经济指标和数据对你的理财会有很大的帮助。二是要理财就一定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你的理财会很有帮助。三是税收在个人和家庭理财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税收是收入的减项,如何能够合理地减少税收是每个人都关心的现实问题。四是学会让你的钱成为你工作。你要把你赚到的钱分成五类,分别是消费钱、应急钱、养命钱、闲钱和保险钱,让不同的钱从事不同的工作,这就是理财的本质。五是严肃对待婚姻,因为婚姻不是你最大的财就是你最大的债。从财务的角度讲,结婚本身就是理财。因此,在结婚前就应该把财产问题约定好,甚至包括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免得以后麻烦。六是让你的孩子学理财。每个家长都应该把孩子培养成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与人相处、会管理金钱、不啃老的人。七是努力做有钱的自己。一个人想有钱,无非通过两条途径:工作和理财。如果你两手都会抓,两手都很硬,那么你想没钱都很难。

猜你喜欢
洞察寿险养老金
洞察雁荡
Lévy模型下的最优寿险、消费和投资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洞察号”在火星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善洞察 巧分类 妙解题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哪个好
万峰痛批寿险乱象
命制历史试题要强调科学性和洞察性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