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儒家思想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

2016-05-30 00:55赵涛
中国经贸 2016年2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经济发展

赵涛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作用下,世界文化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逐渐走向国际,为波动无常的世界经济增添了历史厚重感,在无形之中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儒家文化蕴含的经济思想出发,论述了其在各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经济发展;和谐思想

一、儒家文化中蕴含的经济思想

1.逐利而不纵欲的义利和谐观

儒家文化以孔孟思想为精华,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可见,儒家思想对人的逐利思想持赞成和肯定的态度,这在重农轻商的时代可谓是非常先进的思想。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的重利思想是有前提的,即追求义利和谐,不过分纵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在两千年后的经济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抨击了过分追求利润而损害公众利益的企业,也向世界传递出以君子之道获取财富的信号。

2.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21世纪之前,人类因征服自然而自豪,也因此加快了对自然索取和改造的速度。然而随之而来的生态、能源危机终于让我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殊不知,“天人合一”的思想自古已有,孔子在《论语》提出了“则天”即效法自然的主张,在经济发展中也同样要尊重自然规律,持续性的发展才有其意义。

孟子说:“仁民而爱物。”现在我们可以给“民”一个更加宽泛的定义:人类、企业以及一切能对自然做出反应的群体。山水土木、虫鱼鸟兽都是我们需要保护的“物”,保护而后取,取之有度,才能可持续发展,实现万物昌盛。

3.以和为贵的人本观

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个人的行为又为企业制定的条条框框所限,其目的就是为自身所在企业创造最大效益。在这种理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变味,甚至走上歧路。

儒家思想中宣扬的“以和为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但深究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其根本不也是人的交往吗?“和”字打头,才能保证经济社会中的较量能为道德所限,“和而不同”,各方共创经济社会的多元化。

4.“自强必寿”的进取观

“自强不息,大德必寿”原本是孔子的养生之道,但又何尝不是人与企业的发展之道呢?自古以来,自强进取者方能取得成功。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经济社会而言,只满足于眼前利益,而不懂得开拓创新的企业最终必将被淘汰。在竞争如此残酷的经济斗争中,唯有不断向前迈进、勇于开拓进取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保持领先地位。

二、儒家文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1.对亚洲国家经济的贡献

(1)对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拉动效应

亚洲分为四个区块,其中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相比较而言,这些国家的经济运作模式大多处于落后的家族管理阶段,森严的等级制度最终演化出近乎独裁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尽管这种模式不是世界的主流,但它和东南亚国家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儒家思想实际上也是在君权主义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体制要想真正发挥实效,其前提是儒家思想里宣扬的“行仁政”,也就是当权者能有“仁”的思想,将国家利益当作决策的出发点。近些年,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其中也包含着儒家文化的影响。

(2)对日、韩、港的经济促进作用

作为亚洲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香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当然,我们不能把三者的崛起完全归功于儒家思想的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文化确实是其成功的一部分。

日本企业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管理艺术以及员工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很多管理者将儒家学说视为工商界的“圣经”,尤其注重有关统治者品行修养的内容,将其作为对自身的言行要求;日本企业致力于为员工创造“家文化”,宣扬和为贵的工作理念,也正因此,员工才能真正尽心为企业服务。

韩国、香港与新加坡、台湾并称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二者的发展轨迹中也处处可循儒家文化的影子。韩国抵制外来商品的根源是其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君权主义不谋而合,尽管这项政策仍饱受争议,但我们应该承认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着韩国的民族企业。韩国和香港的经济共同点在于企业非常注重群体文化,正是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和谐发展观。

2.对拉美等发达国家经济的贡献

众所周知,美、加、拉美等国家最初的资本积累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东方财富的掠夺。当今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但其模式中存在硬实力与软实力失衡的问题。而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品质修养是极为重视的,这对形成资本市场的道德规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对而言,拉美等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是比较完善的,但违约、欺诈现象仍时有发生,引发了很多“道德危机”。孔子曾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德与诚信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主题,这正是拉美经济中单纯依靠法律制度无法解决的部分。

3.儒家思想与东西方管理理念的融合

儒学能够传承至今,并被世界各国所认可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宣扬的思想没有锋芒,让人乐于接受,这也是被东方普遍认可的管理观念。而西方一直以来遵循的是压力型管理,管理层对利润的追求被放大后施加到下属身上,从而无法保证公司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于是,很多企业在自身的管理模式中融入了儒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为贵”的思想,在一些硬性要求之外,开始关注企业软文化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中看到,一些企业将儒学所奉承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作领导人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的信条,强调以身作则的管理理念,事实证明,它确实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今日,日本融东西方所长的科学管理模式仍是众多企业学习的标杆。

三、儒家思想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当今世界,社会的进步让各国日益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观念和手段,尤其在经济社会中,目前以全球化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支配衍生出文化权势。一些大国的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使得传承多年的优秀文化难以为人类社会共享。

而今,我们从各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到,将儒家文化合理地穿插进企业的治理和管理中不仅为公司上下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创造效益、提升企业价值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企业价最大化,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

在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适用于各国的发展规律。企业和单位创造的价值归根结底源于对人的管理,技术进步实现的是对机器更精准的操控。而对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来说,只有认可了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他们才可能从心底里愿意在企业中创造最大的个人价值,做到这一点,也才是“齐”了企业这个小“家”。 而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则是由众多企业的进步汇聚而成。在儒家思想的熏染之下,企业的持续良好运作必然源源不断的产生价值,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增多,久而久之,“治国”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取得的成功可以作为经验借鉴给其他国家,这也是儒家文化中“和”的思想,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只有在相互帮助和促进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发展。

四、结语

时隔几千年,儒家文化在新时代仍然展现着其对经济社会的指导价值,它让我们重新解读了经济的内涵,“儒”与“商”并不是矛盾的个体,相反,儒家文化对商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当今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之道:唯有和谐、道义才能使万物昌盛。

参考文献:

[1]马元良.儒学与东西方经济管理体系的贡献[C].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2]姜懿航.杨骜.儒学与儒商新论[J].新财经(理论版),2011.7.

[3]陈惠群.论儒学在现代日本经济发展中的角色[J].华人时刊(下旬刊), 2012.12.

[4]全毅.魏然.文化因素与经济发展——来自东亚与拉美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经济发展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一)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