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2016-05-30 15:05梅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新教材语文课程文本

梅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44-01

面对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网络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恰当地、适量地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究,是每个教师的责任。

一、突出重点,大胆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更加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标准和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它的精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树立教学新理念。我们只有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更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在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中,师生要树立教学新理念,明确改革的方向,因为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所以,教师要转换角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全面、准确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段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而我们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影视、多媒体、画面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联想,这样才能以心贴近文本,发现事物的特点,加上丰富的联想,在他们心中才能架设起文本的桥梁。譬如《初冬》一文中描写“下雾时”“雾散后”的太阳:“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教师教授时抓住“发出”“射出”这些重点词,带领学生进行比较,了解太阳产生不同状态的原因,在学生头脑中绘出形象,从中体会语言的形象感,从而达到读好书的心境。

四、要强化目标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心中有自己努力方向,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为教师就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实现“口语交际、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的个人目标。又如,每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多认识几个汉字、写好钢笔书法等目标内容,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五、以学生为本,增强训练意识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实用水平的语文基本功,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要增强训练意识,语文训练要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情绪、个体与群体和学困生。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读书、讨论、引导,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和发展。

以教材为务本,关键是教会学生朗读、阅读、训练、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因为,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增强训练意识,教师必须研读文本,钻研文本,吃透文本,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教案设计才能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融合,才能体验出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教案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生活性、挑战性、探究性,这样才能为学生打好语文基本功。

猜你喜欢
新教材语文课程文本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