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2016-05-30 19:33马孝芬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同学生活数学

马孝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01-0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因此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一直坚信:数学是编织我们生活的一条深色而肃穆的丝带,告诉我们生活的另一面趣味。我们除了看到含有x和y方程的无限魅力,更要在生活中领略数学的缤纷色彩。在课内注入生活的气息,学习数学并推解难题;在课堂外,体验数学的实践妙用。所以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这就决定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架设一座“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那么,如何把握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衔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认为必须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一、教学内容注入生活的气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亲自经历,用心灵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最直接的经验。这种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基于这种实际 ,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记得在讲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时,教材中的情境是坐公车,这对我的学生来说接触较少,甚至没有这样的经历,让他们凭空想象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我就以学生经常使用的橡皮擦来创设情景:请各小组的组长以最快速度收集本组的橡皮擦,看看谁的速度最快?自己则准备了20颗糖准备奖给积极参与、表现不错的同学。当问到组长们收集了多少橡皮擦时,学生立刻列出了各组数量相加的连加算式;当我分别奖励了收集最快的同学5颗糖,算的最快的同学3颗糖果,积极发言的同学2颗糖果后,我又问现在我还剩几颗糖时,学生很自然而轻松地列出了连减算式。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获得了自信和尊重,对于他们自己亲身探索、感悟出来的知识内容,肯定是记忆犹新的。

二、学习方式呈现动人的生机

在教学中,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使他们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事实,贴近生活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动人的生机。

在进行《统计》内容讲授后,我将同学们前几单元数学考试成绩发给各个组,要求学生按优、良、及格、不及格等情况进行统计,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以便把抽象的“统计”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真正体验数学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事实。各组学生积极出谋划策,得到了多种统计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有的用画图案来统计;有的用方格纸上画方格统计,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问题,在亲身体验中,直接参与操作实践、交流、感知,明确了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会了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

三、应用知识焕发生活的魅力

古人言:“授之以鱼,只供一顿只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到的知识是“鱼”还是“渔”,可以通过是否能运用来进行检验。因此在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创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丰富拓展所学知识。

记得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学习后的小小超市活动,在各自的角色中年纪尚小的学生的出色表现。担任售货员的同学准备的各种玩具、学习用品以及充满诱惑力的小食品,认真地摆放,细心地标价。购买者认真挑选,在有限的资金中反复核算,最终满载而归。学生在买卖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卖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又让数学因生活的运用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趣、有用。

猜你喜欢
同学生活数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