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6-05-30 23:59蔡艳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沙包游戏同学

蔡艳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122-01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还能锻炼学生意志,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特点,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那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意志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中,首先要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让学生懂得:虽然人人向往胜利,但失败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如何看待失败,面对失败,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勇敢站起来继续前进是人生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鼓励他继续挑战,重拾自信,通过失败体验培养学生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品质。备课时首先要重视这一方面内容的挖掘。具体做法如《障碍赛跑》一课:1.要取胜,学生需要密切合作,互相鼓励,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障碍设置由易到繁,逐渐加大难度,需要学生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学时设计两种编组方法:A体力强弱各分两组。B强弱平均混合编组,并采用两种竞赛方法。①弱与弱组比,强与强比。②弱与强队比。在组织教学时、力量相等的两组互相竞赛学生反映不大;在让力量相差较大的两组比赛时弱队的学生有些气馁,有的甚至不愿参加,这时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说:“强队的同学多数身体高大,速度较快,老师规定身体不碰‘铁丝网,这是他们强中有弱,而弱队的同学身体小过网也就容易,是他们的优势。”这样一分析弱队的同学增强了信心,比赛结果弱队输了,但比前面弱比弱队比赛用的时间少。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次用的时间少了,多数的同学回答说:“我们不怕他们”,我接着总结:“这就是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树立了信心而产生的力量的结果。”整节课我并没有说如何团结合作,树立信心和勇气克服困难之类的话,但学生却从实际的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生长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特别好动,教师应当选一些有一定训练价值,思想内容健康的游戏教材,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游戏规则认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游戏比赛通过规则的约束,才富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在组织教学比赛时,教师要严格执法,让学生认识到犯规一次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严重犯规将会造成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提醒学生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没有纪律性违法犯纪的人将会得到社会的排斥和惩罚。具体做法:选择队列游戏《快快集合》《一切行动听指挥》,奔跑游戏《老鹰和小鸡》《冲过火力网》等;平时课下注意观察学生自发组织的游戏,稍做改编,引用到课堂上,如:《我是木头人》《挑兵点将》等。在组织《投沙包》游戏时,除游戏原有的规则外我又增加游戏的难度和“保护战友”的规则,改用一个沙包投击为三个沙包。圈内学生由自我保护为互相保护。规定圈外投击沙包的同学只能从正面投击对方,如击中了同学的背部,则为正面同学的失误判罚下场。如接住投击过来的沙包则加一分。这样学生由自我防护转向即保护自已、又要保护身后的队友。由躲让转变为争接沙包为本队积分。游戏规则的修改,游戏难度的增大,同学互相配合,团结协助的道德品质也得到了陶冶。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学生模仿、学习,学生大多不是从教师语言中而是从教师的行为中受到教育的。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以平等姿态和学生交朋友,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沙包游戏同学
沙包大战
丢沙包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爆笑游戏
自抛击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