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师生关系

2016-05-30 10:48张文艳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生关系师生

张文艳

摘 要: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关系,对学生发展,对老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的大学师生间关系现状令人唏嘘,感情淡漠、功利化、交流不平等等,构建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需不断完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积极关注受教育对象;加强大学教师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加强师生间沟通,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关键词:大学;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影响和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教学过程的变化,对学生的身体心理成长起着导向性作用。[1]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效率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来关于师生关系,尤其是大学师生关系的各类新闻频现各类新闻媒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一、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现状

(一)大学师生感情淡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起着授业者、设计者和研究者的作用,学生则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承担着是受业者、学习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作用。这两者之间本应该相互依存,相生相长。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信息传递与获取越来越便捷,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类知识储备也越来越丰富,甚至超越老师,学生学习逐渐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课堂,对老师的学术崇拜也逐步削弱。而大学教师因面临科研任务、职称评审、社会工作的压力,大学教师不再把与学生的交流作为其工作重要方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连结点越来越少,教师叫不上学生的名字,学生不尊重教师,师生关系之间的淡漠,显示出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厚。

(二)大学师生关系功利趋势明显

大学师生关系本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纯洁、无利益诉求、充满责任感情的关系,但受到社会浮躁气氛的影响,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现象逐步出现在大学师生之间。[2]我国高校制度改革,大学本科开始收缴学费,部分学生产生了教师收费讲课完成工作任务,学生交费上学拿学分,师生间互不干涉,期末共同完成各自的利益目标的不良思想观念,使得传统的师道观念沦落,部分学生将课堂教学等同于市场化的商业行为,对教师上课提出了商业化服务的要求,严重破坏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有些大学教师还存在收受学生礼品、接受学生请客吃饭等不良行为,其代价就是帮学生修改学习成绩或其他利好事件,利益交换明显,大学这一纯洁的学术教授场所变成了师生交换各自利益的场所,严重背弃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初目的。

(三)大学师生关系不平等

传统的师生关系崇尚和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关系强调教师是主,学生是客,是一种主从关系。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平等。而在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的今天,人们渴望自由平等交流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不平等的交流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交往中的强大精神压力,高高在上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平等的、趣味化的、平易近人的教师才是学生们喜爱的对象。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因职业习惯,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教育管理的权利掌握在教师手中,不自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交往过程中的不平等,影响着师生间的交往。

二、当代大学师生关系原因分析

(一)高教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要求,而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和讲授这一层面,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倾向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自身的科研实力的关注,比较不注重教学,甚至忽视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和沟通。教师缺乏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断增强、途径不断增多、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不断冲击着还未成熟的大学生心智,渴望关注、自我意识强、性格偏激是这一代大学生的新特征,在高等教育的功能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人”的理念下,教师与学生关系间的诉求冲突,导致相互之间关系的淡漠。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和高校对教师评价制度亟待进一步调整。

(二)大学教师师德有待加强

在各高校招生不断扩招的基础上,高校教师的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空前加强,以育人为本分的大学教授、大学老师成分越来越鱼龙混杂,越来越多的教师刚刚踏出大学校园,便又踏回校园,走上讲台,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但缺乏对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认可和职业所需具备的其素养,大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层次不齐,面对社会的各类诱惑,大学教师把控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区别,有的教师把本应纯洁的教学场所变成了利益交换的基础,部分大学教师师德欠缺,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

(三)大学师生沟通困难

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其个性和行为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成长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生代的大学生群体,他们认同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喜好关注新鲜事物,而相对年长的大学教师,受成长环境和经济发展、社会观念的影响,与学生存在着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冲突难以避免。从目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因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与生俱来的距离感和地位关系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无意间延伸了师生关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虽然从内心上秉承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益发展的观念,但因缺乏平等关系而难以达成互动的动力,而使二者难以相互理解以至冲突在所难免。[3]

三、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建议

(一)完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积极关注教学对象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是评价高校教师优良与否的标准,因此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成为了高校教师的行为指南,评价制度的倾向时刻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行为,影响着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以科研作为评判教师优良的标准的评价制度下,必然导致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攻克科研问题,花费较少的时间从事教学,甚至不去研究教学成果。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科研轻教学,改变高校教师评价制度重科研和轻教学的标准,能依据教师的不同风格特点,制定灵活的评价机制对全体教师的发展大有裨益。对于教学型教师,逐步加大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工作量考核的倾斜势必会引起高校教师对教学的关注和对教学的积极性,引起高校教师对自身教学、教学对象、教学效果的关注,从而加强与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加强大学教师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传授其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师师德等方面知识,提升和加强其人格感召力;加强青年教师在职各项培训,提升其各项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成为加强大学教师与学生沟通关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氛围的基础条件。大学教师要借着培训机会及自我学习不断提高修养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与学生的精神沟通中互为师友,相互尊敬和爱护。要加强个人品行和人格的修炼,对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大学教师不仅要通过日常的教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更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内在品德影响学生、教导学生、树立榜样。以教师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教师良好的素质带动学生成才。

(三)加强师生间沟通,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氛围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别的人际关系,现实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的诉求,也是学生所关心的,良好关系的建立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创造师生间沟通机会,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学生沟通,取得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获取学生的信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个体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等。创造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开设教师值班室、学问研讨室、开展学习沙龙、师生交流活动等等。另外教师应注意與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平等,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文化,教师和学生都有正常表述内心的权利,平等交往的机会,这种平等交往不颠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地位,反而进一步促使师生关系融洽,完美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交流中还应注意相互包容和理解,建立在包容和理解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能够较好的实现相互间交往的需求,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围。

参考文献:

[1]岳强.以生为本,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型和谐师生关系[J].海外英语.2013,1.

[2]冯平.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之我见[J].2010,2.

[3]刘建丽.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和谐师生关系[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1.

[4]沈正玉.当代高校关怀性师生关系及其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郑恩.如何重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2012,1.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生关系师生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