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30 04:46党日丽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高职学生影响因素

党日丽

摘 要:学生能够抱有一定的职业认同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对迈入社会后的工作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从一定角度来说,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能够带动其求知欲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社会职业之中,适应职业环境。对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从业意愿;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发展不断改革,越来越开始关注到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从一定角度上来说,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主要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各种技术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帮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取得较好的职业发展。而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表现出来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均有所不同,大多数学生对其抱有较为淡漠的态度。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现状,并探究其具体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基本情况。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1.职业认同态度淡漠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城镇,相对来说家庭的经济情况都比较好。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细心呵护成长,没有经历挫折教育。对于专业的选择,主观思考较少,过于被动。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其普遍职业认同淡漠。

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职业意识,并且受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其对职业认同模糊,没有较为清晰的职业期望。

2.职业情感较强

职业认同首先是需要基于一定的职业学习和活动,才能在接触之后出现对其的主观思考。而职业情感与之不同,主要是针对的高职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相比于已经踏入社会的在职人员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较为单纯,还没有受到社会环境的污染,大都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职业情感和意志比较强烈,在认定了未来要走的路后会格外专注和努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1.社会认可度不高,就业质差量少

随着大众化教育地不断深入,如今我国的人才市场已经处于一种十分饱和的状态。许多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后不知何去何从,求职路途艰辛。大多数企业和公司主要都是招聘一些层次较低的岗位。学生刚走出校园后眼高手低,往往在岗位上会感到疲乏,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从而慢慢影响了学生的心气,使其呈现出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淡漠的现象。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社会给予学生真正有所帮助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加之世态炎凉,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职业认同感,出现排斥心理。

2.受生活环境影响,职业价值观两极化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好,高职学生的生活环境普遍比较优渥,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在其职业规划中大多都没有较强烈自我意识,只安于享乐,认为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比较安逸、稳定的工作就十分好满足,使其对于职业认同感并不积极。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心高气傲,只想通过短暂的努力或是通过其他手段来寻求捷径,只愿意去从事一些高报酬的职业,这种表现过于功利化,使得学生往往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身边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

3.教学方法失当,职业认知丢失

除了高职学生自身认知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包括院校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传授课本知识,没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引导,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是对自己专业技术学习一知半解,其理论教育过多,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没有做到将高职教学与职业发展的有效接轨。由此,院校在教学上的有失偏颇致使学生无法产生职业认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職业认同与从业意愿普遍呈现于较为淡漠的状态,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认知。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社会职场环境状态、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菲.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23-25.

[2]丁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4:121-123.

(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高职学生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