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策略

2016-05-30 04:46尹文生
甘肃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倾听班级管理民主

尹文生

【关键词】 班级管理;倾听;民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36—01

民主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并逐步建立一套学生所认可的民主自治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治理班级。如何从管理上改革,避免班主任的“一言堂”,促进班内的民主,缓解师生矛盾,笔者结合多年经验认为应该进行民主管理班级,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那么,怎样实行民主管理呢,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倾听,贴近学生内心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一种积极的赏识、一种热情的期待、一种相互间的尊重。倾听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力量,使其冲破胆怯与羞涩,勇于表达自我。倾听的最终目的是广开言路,广开言路是民主、自治管理生根发芽的土壤。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并尽量认可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耐心倾听。“用当事者的眼光看世界”。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随意打断他们的话题,即使在你看来那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

第二,积极鼓励。当学生怕耽误你的时间不敢继续说下去时,你可以说“没关系,你说下去”,以打消他的顾虑;当学生思想紧张,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你可以说“不要紧张,慢慢地说吧”,以放松他的紧张情绪;当学生有话不敢说,欲说还休的时候,你可向他表示“你放心说,我们大家给你做主”。

第三,交流沟通。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老师时常用表情、肢体语言或者简短的话语,与学生交流沟通,可以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效果。

二、决策民主,凝聚集体力量

同个人的成长一样,一个集体也会面临许多困难,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候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由班主任发号施令,不管这个办法是否能解决问题,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这个办法。这种独断专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称之为“独裁法”。另一种是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决定,然后“去其糟粕,留其精华”,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学生认可的办法。这种发扬民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称之为“共和法”。

“独裁法”中学生是被管理者、服从者。每个学生只与老师一一对应,而同学之间则没有互助关系。学生与老师,就像老鼠和猫一样。当“猫”不在家的时候,“老鼠”就胆大起来,做出一些有损于集体和其他同学的事情。“共和法”中的学生是参与者、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每个学生不仅与老师对应,而且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是一对多的关系。倘若能遵纪守法,人人皆可为“猫”; 倘若违反纪律,便成了人见人打的“鼠”。“共和法”产生的班级法则自然也能深入学生之心,被学生认可且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主动放手,给予学生信任

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得到一些生活的技能,大有益处。学生做好了,就拥有了相关的经验,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做得更好;学生做不好,也会得到失败的教训,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少走弯路。

班主任工作繁冗复杂,我们要学会放手,把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留给学生去做,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给予学生信任,这是促进班级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注意,第一,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他们才会积极热情地参与班级事务,也更有利于他们取得成功。第二,多表扬,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第三,多观察,少干预。多观察有利于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班级管理工作,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少干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信任学生的表现。

(本文系甘肃省2014年“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0943)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倾听班级管理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