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016-05-30 12:17许宏基
中国经贸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中心镇蓬莱城市化

许宏基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是城市化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本文拟在探讨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蓬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加快蓬莱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蓬莱市农村以其巨大的创造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着现代化的道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到创办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自发的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面对难以逾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已经无法独自承担起推进以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蓬莱城市化、现代化的重任。因此,探讨蓬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即成为当务之急。

一、蓬莱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及转移形式

1.蓬莱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分布

蓬莱从事农林牧渔业(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总数为124266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05703人,占85.1%。蓬莱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341公顷,农业劳动力人均0.36公顷。根据传统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农业剩余劳动力又分为日常剩余与季节性剩余两类,但随着蓬莱地区农业用工季节性淡化,使一部分季节性剩余转化为日常剩余。同时,随着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耕地对劳动力需求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数量减少,反过来又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将更加突出。

二、蓬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1.离土不离乡。这类转移方式又可分为“自主择业型”与因土地征用后的“被动转业型”。

2.离乡不离地。这类人员是蓬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他们实现了产业转移,但由于进入城市的各项保障措施的不保险性,他们仅仅工作在城市,家中仍留有自己的土地,户口也并未迁入城市。

3.离乡又离地。这类人员以考上大中专院校者为多。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个私企业主因生产经营或子女教育的需要,在城镇或城市安家落户,彻底脱离与土地和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利益关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仍然依附在农业产业和大量在非农岗位就业的劳动力沉淀在农村,是蓬莱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导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仍依附于农业产业和大量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沉淀在农村的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二元结构的政策惯性及由此形成的思维定势。具体表现为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

1.制度性障碍

(1)社会保障政策的滞后。虽然户籍管理制度已经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但在政策方面仍旧存在农业和非农业之分。农村劳动力失业后不能向城镇劳动力那样享受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

(2)现行土地制度的阻碍。由于承包地不具有产权属性,不能买卖,土地流转又具有明显的权宜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难以实现土地的大规模集中。土地的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难以吸引大量的资本对土地长期和有效投入,农业难以产业化和专业化,束缚大量农民留守在土地上。

2.非制度性障碍

(1)进城成本对农村劳动力的排斥。第一,家庭的生活费用远远高于农村,没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或收入,农村劳动力不敢贸然携家带口地迁入陌生的城市。第二,进入城市的风险成本较高。除近郊农村的劳动力外,蓬莱其他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如果进入城市后,彻底由离地不离乡的“两栖人”转为城市人,意味着要放弃土地承包权及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和福利待遇;如果依然想保有即得利益,就不能离乡进城。

(2)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就业的要求。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素质高的地方转移速度快于劳动力素质低的地方,同时转移层次也较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就业、择业及生活。

四、蓬莱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激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动力

(1)完善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取消农民合同制和城镇合同制的区分,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使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享受到国家的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2)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可以保留,鼓励用租赁、参股等多种方式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2.推进中心镇城市化,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城镇与城市虽只是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不相同。前者主要是个地域概念,后者则不仅是地域概念,更意味着是一个区域的科学、文化、教育和政治、经济的中心,是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的载体,其作用主要在于经济能量的聚集和对整个区域的辐射。依靠市场力量和政策导向,形成中心镇与一般建制镇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梯度,营造“洼地效应”,并通过科学的行政区划调整,使现有城镇相对集中,进而带动农村人口的集中、产业的聚集和提升,完善中心镇的城市功能,实现中心镇的城市化。通过中心镇的城市功能建设与产业集聚,解决农民在中心镇“留得住”的问题。一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城市化的建设主要应该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农民和农村民营、个私企业的建设积极性。對于政府来说,主要是做好既符合市场要求又属于其职能范围的工作,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农村企业和农民进入中心镇创造良好的硬环境。二是产业的相对集聚。在现阶段,中心镇担负着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巨大任务。要真正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农民在中心镇“留得住”的问题。为此,必须进行中心镇产业聚集和产业提升的制度安排。在现行条件下,重点是做好农村企业的地域集中,扩大中心镇的工业园区规模,促进农村工业从一般的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从而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这对解决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留得住”的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着重提高蓬莱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1)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素质。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市场就业能力弱等特点,在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和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政府还应适应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指导,突出便捷就业的第三产业培训,尤其是更多的选择技能相对简单,就业面广的劳动密集型职业培训,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可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培训补贴率和就业率挂钩,切实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建立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就业能力。

(2)发展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一是根据蓬莱市的产业发展思路“港口立市,旅游兴市,就业富民”,深入挖掘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安置。以旅游为龙头,拉动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发展,促进就业;立足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规模的临港工业,扩大就业;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区域资源深加工型特色产业,推进就业。二是要大力气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由民营企业自主聘用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食品加工、纺织等行业。三是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增加就业岗位。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

五、结语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实现城市化的主要手段和关键内容,积极有序、扎实有效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健蓉.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现代经济,2008年第六期.

[2]林郁.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消费导论,2008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中心镇蓬莱城市化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金华市中心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心镇功能定位模型及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中心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