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促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6-05-30 01:52杨斌勇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联片辅导室教研

杨斌勇

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因此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成为每个地区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成立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

统筹规划我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并定期到各区县及学校进行指导。各县区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并有专项经费,负责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指导、信息交流、咨询服务、教师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

二、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建立准入制度,开展A、B、C三级心理老师上岗证培训考试,专职心理教师必须获得A证才能上岗,兼职心理教师必须获得B证才能上岗,班主任必须获得C证才能上崗,普通教师必须通过培训获得结业证书。

2.专职心理教师的引进。由市编办设立专门的心理教师编制,以师生比1:1000的比例给予每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设岗位,规定该岗位只能引进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具备上岗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助力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已经在岗的教师进行培养,提供一个长期的心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机制。一是在职称评审时为心理教师设立专门的学科系列,提高评审的专业性;二是要求中小学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校领导15学时每年,心理教研员和专职心理教师40学时每年,普通教师10学时每年。确保党政一把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学校领导进一步认清当前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其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构建四级心理维护体系

建立从心理委员到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到学校领导的快速反应机制。每班设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接受专职心理教师的专门培训,负责及时将本班学生的异常心理向班主任或心理教师报告,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及时对有异常心理的学生进行安抚和干预,如有必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领导在了解清楚情况后,综合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意见作出是否需要向上级维稳部门报告或转介到相关部门的决定。

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

1.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片教研制度。将全市分成若干片区,并根据心理辅导室评估结果,确定若干所优秀学校为联片中心校。一是共享联片资源。打破校际界限,将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设施等资源,定期向联片内其他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开展联片心理教研。即联片中心校设定专人,负责每月召集其他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就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做到教研活动常规化,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多样化。三是进行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交流,推广成果,扩大影响。

2.形成“城乡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帮扶体系。除了开展城区内的联片教研外,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还要与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乡镇学校结成对子,利用名校效应向基层乡村辐射,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名师送教下乡,帮助基础乡村学校尽快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探索现代学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策略

1.立足课堂,使心理健康教育入脑入心。由教育行政部门下文,要求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安排,建议每班一周一节,高中学校如果课程安排紧张可放宽到二周一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广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让他们学会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校方法,促进人际交往,形成健康阳光的心态。

2.心理辅导,使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暖心。根据中小学生的需要,通过现场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根据学生的问题类型,开展各种专题的小团体辅导活动。

3.温馨教室,使心理健康教育育人无形。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打造有益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室,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氛围。因此各校要着力做好温馨教室的打造,从班际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和教室物质环境等方面开展建设,形成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良好氛围。

4.加强宣传,使心理健康教育春风化雨。充分采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宣传版报、厨窗以及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景,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心理健康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5.家校合作,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生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营造家庭教育氛围,提升家庭教育智慧,家庭与学校携手共进,学生与家长共同成长。每学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教育专家、心理教师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咨询活动。

六、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定期督导检查,落实经费投入。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设备列入教学仪器设备目录,通过教育局教育装备项目统一采购,确保所有学校都能建立起具备较好育人效果的心理辅导室。制定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导意见及评估细则,以教育局的名义下发,要求各校根据指导意见建设心理辅导室,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各校心理辅导室进行评估。

制定中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标准,确保专职心理教师能享受和班主任同等待遇,定期组织优秀心理教师评选活动,使工作业绩好的心理教师能够得到认可,获得评优评先的机会。

总之,促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将各部门联合起来,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形成合力,确保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抓不懈,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联片辅导室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城乡联片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