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术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05-30 00:05李昕欣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生源毕业生我院

李昕欣

一、全国就业形势与就业背景

2016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为770万人,较上一年增加约20万人,加上往届毕业生每年沉积约100万人,以及其他社会劳动力叠加,今年全国就业人数保守估计约1000万人,因此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教师公招考试对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设置以每年20%—30%的比例放置在基层岗位,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生源地以外的基层岗位,因此公招考试的选择范围较小。同时,省会城市或区域位置较好的地区,公招考试的要求无论从学历、基层工作经验都有一定要求,报考要求门槛较高。

私营企业和公司,多数需要综合性的人才,对工作经验、实践经验都有一定要求,并且实习时间较长,在实习期薪酬待遇较低甚至无薪酬,导致多数学生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工作流动性较大。

以上客观的就业背景和环境导致目前为止我院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较低,就业质量不高。

二、我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截止2016年3月16日)

三、我院毕业生就业困境分析

1.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对我院学生的影响

当前全国就业形势均较为严峻,不论是公招考试还是较大型的企业公司,就业的门槛逐年提高,加之学生前期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没有清楚的了解,对自己的就业定位没有清楚的把握,把自己的就业选择定位在单一的行业中,就业思路较为局限。

例如,美术学专业的学生选择教师公招考试,以四川省的教师公招考试为例,全省考试时间统一在一天,因此学生只能选择一个地区的岗位进行报考,选择范围小,考试难度大,考中率较低。

再如,四川省今年的选调生招考,对专业的设定要求较明确,没有符合我院专业的任何岗位,因此我院目前只有2名学生因选修有第二专业具有报考资格。

2.学生自身的就业思维困境

(1)对自身就业问题认识不清,紧迫感不强。通过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了解,在2016届毕业生中存在的较为突出问题为多数学生并未认真思考过自己就业的具体问题,例如自身的就业优势与弱势,如何长期坚持一份工作,部分学生甚至对就业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断在重复实习-辞职、实习-辞职的过程,没有较为稳定的就业观念。同时,协调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较差,比如在大四面对毕业设计、英语考级、考研、就业等诸多事务同时发生的时候,学生不能做到很好的去协调,只能选择性地放弃一些事务,而以上学生多数首先放弃的是就业,部分学生抱着先完成毕业事务,拿到毕业证书之后再找工作的态度,不愿牺牲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因此错过了许多校内招聘的机会。

还有部分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因为自身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于专业和行业的了解不够充分,导致盲目乐观,认为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长期持观望态度,因此把自己的就业时间一拖再拖,错过了就业黄金期。

(2)地域思维的局限。我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四川省内生源占85%,省外生源占15%,因此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呈现两种趋势:省内学生不愿出川,仅仅将就业地域定位在成都地区或生源地;省外的同学要么想回到生源地或者仅仅想留在成都,因此选择范围较小。

例如:美术学专业70名学生全部为四川省内生源,对于外省的包括教师公招在内的诸多质量较好地招聘信息全部排除,省内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数量有限,且省重以上的学校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较高,位置较偏僻的中小学毕业生不愿意去;

另一方面,我院2016届毕业生中女生占71%,男生占29%。女生基本将就业地区地位于自己生源地或本省省会城市,因此减少了许多就业机会。

(3)就业观念的思维局限。2016届各专业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就业择业观为,首先倾向选择工作较稳定或者为有编制的正规单位,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办学校教师或者在行业中名气较大的公司,规模、名气较小的私立学校毕业生不愿意去;教育培训机构不论收入待遇如何也当做兼职,没有长期从事的打算;部分准备长期从事设计行业的学生,对于设计公司的规模、薪酬待遇、工作强度都有自己的标准,因此在设计行业中工作流动性较大,不能长期坚持在一个公司或行业中经历磨练,吃苦精神不够。

(4)学生就业能力的局限。对于想要从事教师相关行业的学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反映出的普遍问题为师范生技能较弱,基本功较差,试讲说课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材、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缺少足够的锻炼。并且,专业能力相对单一,个人专业特长不突出,在求职过程中没有能力优势。

参加公招考试的学生反映,通过参加2015年下半年的各类公招考试发现,一方面准备不够充分,另一方面《申论》、《行政能力测试》等考试科目,因涉及到公文写作、逻辑思维考察等内容,对艺术类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并且专业所限能报考的岗位较少,因此最后能考上的学生较少。但另一方面,正因为公招考试难度较大,多数学生将所有精力放在考试准备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其他的就业机会全部排除,孤注一掷,导致许多学生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对于从事设计相关行业的学生,由于对行业的认识不够清楚,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认识也不够清楚,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专业思维,因此在进入到公司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从事最基础和简单的设计师助理工作。一方面同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收入较低,甚至作为实习生只有最基本的生活补贴,所以更加迷茫,不能长久坚持下去,逐渐放弃所学专业,转向收入较高的销售行业或辞职,工作的流动性相对较大。

对于想要创业的学生而言,通过前期辅导员的创业意向摸底,有部分学生有较好的创业想法,例如自己开办小型的设计工作室、开办美术培训班等,但多数学生没有付之于行动,缺少实干的精神和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因此到目前为止真正创业,并创业成功的学生为数较少。

四、后期就业工作建议

1.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对还未就业学生进行精准的情况排查和摸底,将“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学生分类。针对“有业不就”的学生,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情况,将学生“赶”出学校、“赶”出家庭,帮助学生协调好就业与繁琐的毕业事务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其正常毕业的前提下,为学生留出就业的空间和时间;针对“无业可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帮助其分析不能就业的原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渠道,利用多方资源,有意向性的帮助该类学生找到门槛较低的就业岗位,帮助其迈出就业的第一步。

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对地域的選择问题,在暂时不能改变学生的地域观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发布就业信息。尤其对成都地区以外的城市的招聘信息,定向性地通知生源地学生,提高就业信息的实用性。

2.从专业、行业入手挖掘就业单位,通过专业教师的行业资源优势,进行市场拓展,开拓就业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实训的方式了解本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丰富学生的就业经验,为学生搭建水平较高就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3.通过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整合就业信息和资源优势。

4.将“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和“大学生应征入伍”事项的各项政策宣传、落实到位,鼓励部分就业较困难的毕业生、贫困毕业生通过以上途径,迂回就业。

5.以学生的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对已经就业的学生或创业较成功的学生,通过抓典型、抓优秀就业学生的方式,让其帮助身边还未就业的同学提供就业信息,进行行业内就业形势的及时分享,拓展学生间的就业信息交流渠道,相互带动就业。

6.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定期回访,了解我院毕业生在工作的优缺点,及时总结,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求职能力进行综合指导,让毕业生更具有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生源毕业生我院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