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6-05-30 01:46高蕾常苗李海燕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西藏地区社会支持

高蕾 常苗 李海燕

摘 要:本研究对西藏某高校2011级至2014级19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生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程度的相关;2011、2013、2014级研究生及汉族研究生在心理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014级研究生及藏族研究生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为独生子女的研究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一、引言

压力是个体应对那些自认为很难应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机体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1]。有关压力的研究很常见,但针对研究生压力的调查研究却并不多[2]。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及由此带来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当面对压力时,采用何种应对方式,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同时,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缓解个体压力,对维持良好情绪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有助于缓解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增加社会的整合度[3、4、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推进,研究生群体迅速壮大。与研究生教育初期相比,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就业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挑战也不容忽视。因此,现在的研究生群体随之产生了更多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研究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潜在力量,其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和现代教育的高度关注。西藏地区研究生培养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适应全国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计划,入学在读人数逐年增加。同时,西藏地区的研究生可能会成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其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开展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势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西藏某高校2011级至2014级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87.10%。

(二)研究工具

1.采用刘颖编制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问卷》[6]。该问卷包括32个项目,分为7个因子。该问卷的a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9148和0.9496,具有较理想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采用5级评分(“1”表示无,“5”表示严重),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不乐观。2.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7]。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分为3个维度。该量表信度为0.80,效度为0.89,信效度良好。经过近20项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证明,该量表重测一致性为0.76-0.89。三个维度的分数越高,说明受试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的程度越好。3.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8]。该问卷包括62个題目,分为六个分量表。本研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重新检验,得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结构效度也比较理想。每个分量表得分愈高,说明愈多采用该种应付方式。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

(一)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在年级、民族上的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研究生在学业压力因子、家庭压力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经济压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发现,2014级与2013级研究生在学业压力、经济压力与家庭压力方面均明显高于2011级研究生,2012级研究生在学业压力方面显著高于2011级。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研究生在经济压力因子、婚恋爱情压力因子、人际关系压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汉族研究生在这三方面的压力均明显高于藏族。

(二)西藏地区研究生社会支持在年级、民族上的差异

对西藏地区不同年级研究生的社会支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研究生在客观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发现,2014级研究生在客观支持方面明显高于2013级。T检验结果显示,在客观支持因子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这两个维度上藏族研究生都明显高于汉族研究生。

(三)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压力源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客观支持与心理压力源各因子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除与学业压力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与就业前途压力因子、婚恋爱情压力因子以及其他压力因子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支持利用度除与压力源中的学业压力因子、家庭压力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外,与其他各因子均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心理压力源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与压力源各因子存在负相关,其中解决问题与学业压力因子、人际压力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求助与压力源各因子存在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研究生在遇到压力时还是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

四、分析与建议

(一)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年级、民族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4级研究生在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及家庭压力方面均明显高于2011级;结合本地区实际,原因可能在于,与之前相比,2014级研究生需要缴纳学费。同时,社会对新时期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无形之中都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此外,2012级研究生在学业压力方面显著高于2014级,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即将面临就业的考验与挑战,需要为未来做出最后的努力。另外,汉族研究生在经济压力因子、婚恋爱情压力因子、人际关系压力因子都明显高于藏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汉族研究生多来自内地,与之前的生活相比,消费水平的提高,情绪情感缺乏有效的处理途径,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人际关系的疏离,这些因素都可能给汉族研究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二)西藏地区研究生社会支持的年级、民族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2011级研究生在客观支持方面明显高于2012级研究生。这可能是因为:2012级研究生随着对周围环境及大学生活的熟悉和适应,独立性和自主性有所增强,较少寻求他人帮助。这一时期,他们对于文化课的学习相比之前有所减少,与老师、同学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较为松散,因而获得的客观支持较少[9]。另外,藏族研究生在客观支持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上都明显高于汉族。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國家为了大力推进西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藏族学生的求学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藏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与环境中求学,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更多。

(三)西藏地区研究生心理压力源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Sarason(1985)[10]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因生活事件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并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社会支持常常被作为应对压力的策略或应对的资源,它可以用来缓解压力,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压力源各因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由此可见,客观、实际的支持、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等都是研究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方面要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还应鼓励研究生克服消极的个性因素,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压力,增加适应能力,改善身心状况。本研究中,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与心理压力的大小呈负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缩、合理化)与心理压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西藏地区研究生在遇到压力时还是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因此,应加强引导,逐步增加研究生个体内在的积极因素,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廉串德,郑日昌.高一学生学校压力与教师领导行为模式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3,03:549-550.

[2]雷丽萍,丁库克,陈改清.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研究生人群心理压力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22-24.

[3]王桂新,苏晓馨.社会支持/压力及其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上海外来人口与本市居民的比较[J].人口与发展,2011,06:2-9.

[4]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5]段海燕.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

[6]刘颖.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7]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02:98-100.

[8]肖计划,等.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1):164-168.

[9]和红,杨洋.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02:204-207.

[10]Sarason I.G,Sarason B.R.(1985).Life event,social support and illness.Psychom Med,47:156-163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西藏地区社会支持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区交通近代化的构想与实践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