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解高考化学题命题思路的方法

2016-05-30 04:02梁三祥
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

梁三祥

摘 要:任何考题都有其命题思路。如何识解命题思路是做题解题、重温和再现知识点的关键。识解考题命题思路,关键在于识解考题中的题眼、运用知识点破解题眼和解题后的总结。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娴熟地掌握识解考题命题思路的方法,才能传授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识解方法,就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考题,可以知道考题所运用的知识点并获得重温知识点,在学习或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是考生在高考中获取分数的能力。

关键词:识解;高考命题思路;破解题眼;题后总结

现笔者主要以高中化学高考考题为例,对如何去识解考题命题思路进行如下阐述。

例1:(广东)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克O2含有4NA个电子。

B.1L0.1mol/L的氨水中含有N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個电子。

解析:A项,8克O2为mol,一个O2分子含16个电子,共含有4NA个电子。B项,氨水为弱碱,电离出的NH4+浓度远小于0.1mol/L,即含有远小于0.1NA个NH4+。C项,盐酸含有H+和Cl_,不含分子HCl,况且,标况下,盐酸是液体,22.4L不可换算为1mol。D项,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molNa2O2,失去1mol电子,即失去NA个电子。

小结:本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

1.公式应用(1)n=;(2)n=;(3)n=cVaq;(4)n=。

2.单位物质(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

3.弱电解质(弱碱)的电离。

4.混合物与纯净物(盐酸与HCl分子)的区别。

5.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方程式的书写(Na)。

6.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的计算等方面知识点的应用。

评述:教师在讲课和学生在做题后,往往没有进行题后小结,讲完了或做完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往往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去总结该考题所运用的知识点类别和数目,更不能及时地进行知识点的重温再现。以往常认为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只有四个,其实不然,它把多个模块多个知识点融合起来。如果没有经过小结分析是无法理清解题思路和提升答题能力的。只有经过小结反思,才能把握住命题者的命题思路(理念)。

例2(全国大纲).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C同族,B和D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与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

(2)由A和B、D、E所形成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化学式表示)。

(3)A和E所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化学式为 。

(6)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求解非选择题,要识解题眼,运用知识点破解题眼,是解题的关键。解该题时要求做题者列出短周期的元素,便于理清思路。

读题审题部分:A与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一般均是非金属元素,则C为金属元素。C离子与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C在下一周期,B在上一周期的相近元素。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则应为NH3,故A为H,B为N,那么C应为Na,D为P。而C与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则E为Cl。

小结:本题总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

1.短周期元素的种类。

2.原子序数排列的应用。

3.同族元素的应用。

4.同周期元素的应用。

5.上下相邻周期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应用。

6.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7.酸性、中性、碱性化合物的判断。

8.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判断等。

评述:非选择题是学生最惧怕的题型,题目量大,阅读量大,常给学生一种震慑作用。学生普遍的态度是读不懂题目,其实就是读不出题眼,不懂如何运用知识点去破解题眼。可见,学生表现出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点的零散性而非系统化、知识点的重温再现很不足的特点。一个非选择题至少应用十个以上的知识点。该非选择题应用到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广。

通过上述两种类型题的解析和题后小结,可知考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是很广泛的,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思路所在。命题者就是要考查学习者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以达到对学习者能力高低的评判。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笔者对两大必考类型题的解析和总结,以便读者在教学或学习中多运用识解命题思路方法和解题后总结的方法,以便于能快捷地掌握到更全面记忆深刻的知识点,提高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作者单位:广西省百色市乐业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