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辽墓

2016-05-30 08:26王志平
参花(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萧氏叶茂辽国

王志平

中型客车在崎岖的小道上蜿蜒前行,渐渐向山里走去,停下时便见到路旁两块石碑,分别是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示碑。这里就是叶茂台辽墓群,地址是法库县叶茂台镇叶茂台村圣迹山南坡,也就是叶茂台镇政府西3公里处。

叶茂台镇的高伟书记等领导陪同我们采访团共20余人继续向山坡上行进,边走边介绍辽墓的一些情况。

从已考古发掘的情况看,辽墓群较集中地分布在圣迹山南坡下腹部,正是“圣迹之阳”的风水之地。辽墓群究竟有多少墓穴和墓主多高的品级很难预测,现已开掘23座墓穴。1974年发现的7号墓为辽代贵族墓葬,这是在东北地区很少见的。墓葬中发现碑刻、壁画、石棺、帐房等大量珍贵文物,还有两幅绢画,一幅是绘有山水、树木、楼阁、人物的《山水楼阁图》;一幅是绘有竹丛、麻雀、小兔的《竹雀双兔图》。在这座山上还发现了一座辽代北府宰相萧义的墓葬,墓室中有石棺一架,还有一方墓志及壁画,壁画上有《出行图》《归来图》及武士肖像等。墓志记载着萧义的生平。已开掘墓葬中的珍贵文物,对研究辽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等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两轴绢画,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幅辽朝出土的装裱卷轴画,震惊了海内外考古界。辽金故地是在历史上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与内地关系演绎过程的特色,而且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具有珍贵的历史科研和科普价值的地方。

说着话就到了16号墓穴,也就是萧义墓。我们能见到的只是突出地面的砖砌的半圆形门垛,一人多高,门已经用水泥砌死了,旁边还有一块字迹不清的墓碑,这些都是后人所建。此时天已下起小雨,大家似乎没感觉到,仍然沉浸在高伟书记为我们揭开历史面纱下的风云岁月中。

从叶茂台出土的墓志得知,此处是辽朝后族萧氏的家族墓地。萧氏是契丹民族,契丹原是我国北方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分为八部,五代后梁时期,由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公元916年建立契丹政权,后改称辽国。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及建立政权期间,得到萧氏的帮助,从此耶律氏与萧氏成了辽朝的统治集团。

萧义墓是1976年在辽墓群中发现的,是一座较大的墓葬,因早期被盗文物不多,但有一方墓志和大幅壁画。墓志记述,墓主人是辽代后族萧义。萧义做过武宁军节度使、辽兴军节度使,乾统五年(公元1105年)拜北府宰相。他的次女是天祚皇帝耶律延禧的妃子,封为德妃,甚得其宠。天庆元年(公元1111年)萧义坚请辞政,归故里以度晚年,同年11月18日薨于私第,享年73岁,1112年3月13日葬于辽川之右,圣迹山阳。萧义在辽道宗、天祚皇帝两朝任重要官职。墓志中载有:“诏免拜礼,进位守司徒,别赐推诚,守正之号。”可见萧氏家族在辽朝中的地位显赫,与耶律氏共掌统治大权。

最引人注目的是1974年发掘的7号墓,其规模、随葬品以及墓主人的衣饰等,说明墓主人非同一般的显赫地位。这也是目前发掘的辽墓中等级最高的。央视《国宝档案》曾作专题报道。这是一座豪华墓葬,由主墓室、前室和两个耳室组成。古墓并没有被盗扰的痕迹,墓室里的一切都按原样摆放,主墓室里有一张石供桌,上面摆着精美的瓷器和供品。让考古专家最惊奇的是,在石桌的后面,并没有看到棺椁,而是一座精美别致的小型木建筑,专家称其为“小帐”。这让专家无比兴奋起来,因为墓中设帐是中国古代一个丧葬制度,通常只有皇亲国戚才有权享用。棺床小帐被打开了,露出一个雕刻精美的石棺,长225厘米,宽124厘米。除了棺底外,通体雕刻华丽图案,护盖中间雕刻卷草纹,相互缠绕,宛如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覆盖整个棺盖。在这组花卉图案的边缘,有线雕的缠枝牡丹,石棺的四壁分别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祥瑞神像,更加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和神秘。专家发现,墓主人是一位60多岁的妇女,陪葬的器物十分豪华,包括水晶、琥珀项串和金丝球等饰物。墓主人下葬时,双手握水晶球,腰部佩水晶珠,身穿十余件十分华丽的丝绸服装,上面织有龙、火珠、山水图案。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龙凤图案只有皇室才能享用,与中原的汉族一样,契丹人也用龙凤来显示皇家的尊贵身份。这意味着这位墓主人是辽国的一位皇家成员,应该是一位姓萧的皇妃。有人猜测墓主人可能就是萧太后。但是墓穴中却没有发现一件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后经考古专家根据墓室结构、丧葬习俗、器物式样等,尤其是1976年萧义墓的发现,进一步考证,此墓为辽代早期墓葬,大约在10世纪80年代,这与萧太后的经历不符。最后专家推断,墓主人是皇族一位60多岁的妇女,可能是辽国皇室的公主,她嫁给了萧氏成员,死后安葬在萧氏墓地。因为她有皇氏血统,死后享受了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受的豪华安葬,她的姓名已无从考证。也许,考古专家在进一步的考察研究中,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传九帝,国祚210年。境内除契丹外,还有奚、渤海、女真、汉等民族。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亡之后,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贵族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翰耳朵,历时近百年,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所灭。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1269年被蒙古忽必烈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遼朝200余年间,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雄才大略,亲手创立辽国江山。割腕太后述律平文武双全,目光远大,在朝政危机中,以其独具的魄力和超凡的勇气力挽狂澜。大臣耶律屋质历经五朝,深明大义,两次成功避免皇族权力争斗,能征善战又理国有方。萧太后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全力帮助儿子建立稳固江山……他们励精图治,共同支撑起宏伟的辽国大业。统一祖国北方,为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作用。辽朝注重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一国两制”大概就是契丹人的发明吧?他们还创造了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同时,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文化。在陶瓷业,开创了我国朱彩描金瓷的先河;而硼釉的使用,避免了传统陶瓷含铅的弊端,是我国制瓷工艺的一个重大突破。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其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可见辽朝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扶摇而起一个搏击长空的鹰之族——契丹。这个民族建立的大辽国,雄跨长城内外,以我国北方辽河流域为核心地区,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地拓创了200余年的辉煌,为后人留下一个个惊奇。

历史的烟云早已飘过,总有沉淀下来的东西让人回味。前人创造的辉煌无疑是后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参观中,我们只看了一个墓葬,而且不能进入内室。其他的墓穴据说外表只是平地和庄稼地,甚至一点标志也没有。它们如遥远的历史老人在地下静静地沉睡。

返回的路依然颠簸,想着那路是平整的柏油路,人们络绎不绝前去参观,步入整洁明亮的墓室观赏精美的壁画、华丽的石棺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听解说员娓娓道来,一段风起云涌的金戈铁马,一朵历史长河的绚丽浪花。

猜你喜欢
萧氏叶茂辽国
Dynamic range and linearity improvement for zero-field single-beam atomic magnetometer
杨国珍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镇江萧氏家族考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神智体”里奥妙多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