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五大理念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05-30 10:48许亚萍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

许亚萍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新飞跃,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大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对于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大理念;社会治理;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005-02

习近平同志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文章中曾强调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要在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塑造服务型创新型政府以及建设法治、平安、美丽家园等过程中完善制度。

一、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变”

公共行政大师达尔在《公共行政学的三个问题》中曾经指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的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现代社会治理已不再是简单的政治统治或者社会管理,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各个领域的转变以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问题、新矛盾。

1.要实现社会治理的主体由单一模式向协作模式转变。现代化社会治理不再是以政府为中心和主体的单一模式,而是多主体共同协作模式。除政府之外,市场以及非营利、非官方并服务于社会的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共同主体,由此形成了政府的行政式管理、市场的经营式管理与非政府组织部门的自治式管理并存的格局。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管理者和提供者。政府将充分运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途径与方式发挥全局的统筹协调功能,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科学地结合起来,逐渐成为为社会主体活力的持续释放提供保障的“后勤”角色。

2.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方式由二维平面式向三维立体化转变。相对于社会管理而言,社会治理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既体现为政府通过行政或者借助市场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也体现为非营利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等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并履行着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代表着不同社会领域和社会阶层的利益和期望,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也要依靠其特殊的治理方式来协助。

3.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社会治理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规范和控制,更多也更重要的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便利,实现公平、合理、公开和公正,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因而社会管理侧重于对人的管理,社会治理更侧重的则是对人的服务。社会治理目标的转变是根本,社会治理的模式也要实现由行政集权式向民主式、参与型转变。“社会治理的效果取决于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尤其是在社会责任、价值理念上的契合。”进入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以来,社会治理模式已由控制型、管治型向服务型发生深刻变革,这也是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要求。

二、坚持立足五大理念,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1.坚持创新发展,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源头活水。创新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十三五”时期,我们急需思想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方面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治理理念,要坚持综合施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治理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人性化和柔性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矛盾调处。发挥现代科技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信息化和网格化管理方法。一是合理适当地利用网络信息及网络方法进行基层社会的治理,促进居民的良性互动。因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很大一方面在于政府治理方式与网络的结合问题。二是使用专门人才,进行治理创新,引进优秀社区工作方法,学习成效显著的社区工作经验。三是改革治理模式,促进社区居民自治。

2.坚持协调推进,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科学化、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理念要求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要求合理调整各方利益关系,整合各种管理资源,以科学规划、法礼融合的协调推进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一是辩证治理,科学规划。例如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首先要辩证分析同为基层的城镇和乡村的特点,一方面,在城市社区要建设好社区居民委员会,科学处理好街道、政府机构与居委会的关系,居委会要避免承担过多的行政性事务,积极引导居委会加强居民自治,为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作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农村,要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以及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公共服务难题,要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丰富农村特色文化活动,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二是以治理法治化推动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实现依法治理。法治是规则之治,只有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才能保证社会治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这就要求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的行为,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以治理生态化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领域的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也必须重视生态制度的建立,要将环境问题纳入到社会治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治理制度,形成维护群众利益的各项机制,以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处置为基本手段,消除各种与环境不和谐的因素。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并运用法律手段加以巩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

4.坚持开放发展,兼容并蓄,推进适合国情的治理现代化进程。开放发展的理念要求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从20世纪中期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过渡到当前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这是人类社会管理环境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非和谐因素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兼容并蓄,因时、因地、因势吸收优秀经验和有效做法。例如,新加坡面对国家建设中的难题——交通拥堵问题,考虑本国特点,摈弃了多数发达国家大量发展私人汽车的途径,提出以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为主,适当发展私人汽车的设想,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面临同样的城市建设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借鉴相关合理做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完善公共交通线路,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健全公共交通工具系统,有效改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交通拥堵问题。

5.坚持共享共赢,以人民福祉作为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共享发展理念要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主线,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民利益、群众福祉为根本归宿。这与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坚持立足共享发展,一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探索建立民主治理模式。要建立畅通的社情民意集聚和政策参与渠道。集聚社情民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要重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社会组织承担适合的公共服务和其他事务,支持志愿组织发展以弥补部分政府“缺位”的不足。二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要促进社会服务从“政府本位”到“公民本位”的转变,形成和建立基于“公民本位”的公共服务模式。加快促进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不断促进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科学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创新问题,“从源头上发现问题,了解群众诉求,回应民生需求,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就是社会治理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EB/OL].共产党员网,(2013-11-12)[2016-04-20].http://syss.12371.cn/2015/05/25/ARTI1432538937919186.shtml.

[2]赵萍.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
广西接边地区跨界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模式探索
基层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公共性问题界定
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新探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