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艺体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初探(一)

2016-05-30 22:38周坪刘建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艺体三毛榜样

周坪 刘建业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艺体生要想有更好地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更为重要。但问卷调查显示,近80%的艺体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和我们的艺体生们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其中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形成以下文字,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通过对艺体班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分析,我们制定出了符合他们语文学习的具体计划,并与学生一道开展实践与研究,在不断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又采用边学习、边改进、边总结的方法。最终,以教育学原理为指导,以人本理论为支撑,以课堂实践为平台,我们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普通高中艺体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人人树立心中“榜样”,激发语文学习激情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艺体班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原因不在于他们智力不够好,关键在于他们身上缺乏一种持久的精神力量或精神支柱(当然,基础薄弱也是原因之一),这种精神力量来自哪里?答案是,来自我们语文学科无形的人文审美及人文关怀,而最具有人文审美价值的当属那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榜样”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心怀理想、奋发图强,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品学兼优、乐观向上,成为了身边无数人学习的楷模。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与梦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而我的艺体生们的“榜样”来自于他们所选择的专业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他们当中有画家,有音乐家,有篮球明星,有散打冠军等等。如果能让他们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个闪光的“榜样”,也就找到了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金钥匙”了。

进行常规的课本教学的同时,我们让学科班长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登记、编号、抽号,每个同学列出自己心中的“榜样”,学生课外自己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人物传记、音像视频等),制作“榜样”ppt,课堂展示“榜样”,课后写作“心得体会”。原以为他们会漫不经心地去对待这件“增加他们学习负担”的事情,没想到在余德海同学(篮球专业)在课堂上首秀的“我眼中的贝克汉姆”的带动下(他讲之前,我们已经在课后跟他做了充分地交流),后面的同学也就跟着来劲了,有姜程(散打专业)的“我眼中的吴京”,有张浩钦(跆拳道专业)的“我眼中的成龙”,有陈力豪(网球专业)的“我眼中的罗志祥”,有李克勤(声乐专业)的“我眼中的林宥嘉”等,一个比一个讲得带劲,尤其是周运同学(网球专业)的“我眼中的周杰伦”,他准备之充分,让全班同学啧啧称叹。他自己制作的ppt,有视频、音频链接,更有属于他自己的文字独白。他足足讲了一周,但所有的同学丝毫没有疲倦之感,反而听得很是专注。当然,最精彩的不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展示,而是他们在课后交给我的“心得体会”。

都说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文字才最动人,也许我们的艺体学生们的文字还很粗糙,但从质朴的文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我们的艺体生们对“榜样”的崇拜,更看到了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或许,他们一辈子都不敢奢望触碰“榜样”的高度,但这些“榜样”无疑能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二、降低学习要求,以趣味读写填补语文基础

针对这群特殊的艺体学生,我们对他们的“语文课前三分钟”就不做太多要求,只要内容积极健康就好,至于形式,可以是美文朗诵,可以是时政要闻播报,甚至可以是讲笑话。说道新闻播报,从高一到现在的高三,我们这个艺体班的教室也发生变化,从101到301再到601,于是,他们的新闻播报也就由“37101新闻播报”到“37301新闻播报”再到“37601新闻播报”,这或许是我们从教近20年以来最有记忆的“语文课前三分钟”之新闻播报了。

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趣味仿写、趣味词语连句、趣味文言小段翻译等活动,以此逐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因为艺体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尤其是文言文他们更是不感兴趣,甚至还有几分害怕,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恰恰是以文言文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得想方设法让他们从浅显的文言故事学起。于是,我们就专门收集一些或有趣或励志的文言小故事投影出来,先是让他们翻译,再后来就是先断句、再翻译。

三、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实践。活动进行之前,我们事先跟学生交流约定好,每周的连堂语文课第一节课让他们自由阅读,可以看杂志,也可以看文集,只要内容积极健康就行,紧接着的第二节课就是他们的读书交流时间。最开始的交流我们要求较为简单,只是让他们推荐上一节课阅读到的好文章或好文段;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对他们的读书交流要求就高一些了,他们不仅要推荐好文段或好文章,而且要说出推荐的理由,即口头或书面交流各自的读后感。说道这里,我们必须得提一个叫周宇轩的学生,他非常喜欢阅读三毛的散文作品《雨季不再来》。我们知道,《雨季不再来》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比较真实地记录了三毛从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三毛在经历辍学、自闭、叛逆的思想历程之后,接着是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最后,三毛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女青年。三毛的这一成长过程,不正是我们朝夕相处的这群学生正在经历的吗?所以,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专门为周宇轩同学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三毛读书交流会”。这看似简单的读书交流会,却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无声的青春教育。

四、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彼此学习成果

我校“271”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学生交流,而艺体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其实,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很多,我最感兴趣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面对面的交流。也许就语文知识本身而言,艺体班学生不会用很专业的名词术语交流表达,但我们认为,只要他们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学习所得就很好。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八届(2015-2017年)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中艺体班学生语文兴趣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15B28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艺体三毛榜样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犟牛“三毛”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我和“三毛”比童年
娓娓道来的真诚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