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家规”下的平淡人生

2016-05-30 04:46阿峻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焦作焦作市周家

阿峻

周总理曾给亲属们定下“十条家规”,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对此,周家一直牢记并遵守着。

屈指算来,周家人在焦作生活了近60年。在焦作,周家和许多工人、农民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焦作当地的许多百姓包括当地领导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红色家庭。问及周志勇,省市领导可否知道这个红色家庭?周志勇说不晓得,这些年他们家几乎没找过领导。

在周志勇印象里,唯一一次找地方领导,大概是特殊时期,是总理秘书的电话打给焦作革委会的,原因是奶奶王兰芳的身体不好,要去北京治病。那时焦作不通火车,要坐汽车到新乡,再转火车。那一次奶奶病得很重,坐公共汽车去,身体已承受不了。周荣庆给总理说了,总理秘书才打了这个电话,让安排一辆汽车把王兰芳送到新乡。但总理秘书并没有在电话中说明亲属关系,只是说有个老同志叫王兰芳,在东北打游击时负过伤,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过贡献,要到北京治病,请把她送到新乡坐上火车……

周家从不敢找总理办私事。周荣庆曾经找过一次,没有找总理本人,而是找到曾经给总理当过秘书的七机部的何部长,帮地方买了辆处理的旧红旗车。总理后来知道了,把周荣庆狠狠训斥了一顿。自此,周荣庆和他的家人再也不敢做类似事情了。

还有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周志勇的小弟周志军没有工作,想让邓颖超奶奶帮忙找点活干。可是邓颖超奶奶非常严厉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周家服务的。从此,周家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事都是自己设法解决,再不敢去给老人家添麻烦了。

于今,年近八旬的晋菊清依然健康、硬朗。1989年退休后,她每月有1300元退休金。现在,老太太仍然蜗居在上世纪60年代建的一间筒子房里,这间房子是她在群英机械厂工作时分的,一直住了几十年。这是一个看上去破旧不堪的红砖楼,老太太住在二楼最东头,像集体宿舍一样,厨房是用石棉瓦搭出的一个几平方的地方,在一楼楼梯下面,是老人平时使用的公共厕所。家里很简陋,没有空调和冰箱,也没有沙发,只有几把小木凳。

晋菊清育有两儿一女,孙辈也是两男一女。祖孙三代11口人中,只有周志勇有正式工作,唯一的科级干部,周志勇的弟弟、妹妹、弟媳、妹夫均没工作,靠做些小生意、打工维持生活……

1976年,周志勇高中没毕业,就到焦作市郊区百间房公社下乡。1978年到武汉当兵,3年后退伍到焦作市宾馆当服务员,后来到焦作市政上搞绿化环卫工作。1988年市里成立城管支队,把他抽去在大街上巡查,在一线整整干了20年,到2008年才被选拔到城管支队机关工作,2010年被任命为支队长助理,科级干部,月工资3000元左右。

谈及周志勇,同事们都说他工作好,年年被评为先进、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文明执法先进个人”。周志勇对此则说:干一份工作,不管干啥,把它干好就行了,最忌讳别人说工作不中。

一家人是那样的低调,他们从不炫耀家世,与普通市民一样,一直过着“隐居”闹市无人知的生活,在平凡、平静、平常中度过了每一天。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平淡,甚至穷酸,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抱怨,那一种渗透肌肤的阳光与向上让世人感叹。

我们今天缅怀一代开国领袖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就是为了学习他为党、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的高尚品德和公仆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焦作焦作市周家
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简介
周家栋作品欣赏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焦作市
周家生
周家生
临轩听雨
焦作市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