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共病

2016-05-30 05:17
健康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嗅球解放军总医院阿米

在2015年年底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期“神经病学时间”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生元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团队进行的头痛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结果。

头痛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总的来说,头痛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因明确的头痛,如头部外伤、脑出血、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即继发性头痛;另一类头痛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即原发性头痛。目前,虽然没有找到原发性头痛的明确病因,但它和其他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头痛与癫痫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对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癫痫患者的头痛患病率增高。且癫痫患者头痛患病的高峰时期提前,普通人群的头痛患病率40-49岁达到高峰,而癫痫患者头痛的患病率18-29岁达到高峰。

癫痫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也较高,患病率高峰明显提前。癫痫患者癫痫发作间隙期头痛中60.2%为偏头痛,30.3%为紧张型头痛。所有癫痫类型中,枕叶癫痫发作后头痛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癫痫。

头痛与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特别是有先兆的患者9口圆孔未闭发生率比非偏头痛患者发病率高,关于治疗上是否需要封堵,目前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有待研究结果给出明确答案。

偏头痛与特发性震颤

解放军总医院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偏头痛与特发性震颤也有一定的联系,原发性震颤患者偏头痛的发病率较高。但对多巴胺受体的基因水平的研究并未得到阳性结果。

头痛与抑郁

头痛与抑郁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牵头对三家大型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头痛的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时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头痛患病率明显增高。

临床上发现,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头痛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阿米替林是因为缓解了抑郁而缓解头痛,还是直接缓解头痛?对此,欧洲和美国的指南关于是否推荐阿米替林作为偏头痛的治疗用药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于生元教授带领的团队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头痛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黛力新在改善焦虑抑郁的同时可缩短头痛持续发作时间,显著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轻头痛程度。

为探索抗抑郁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机制,于生元教授团队又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通过切除大鼠嗅球诱导抑郁,通过电刺激上矢状窦诱导血管源性头痛,发现头痛的行为学与抑郁的行为学呈正相关。对与头痛相关的两个神经肽一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进行测量,发现阿米替林可减少嗅球切除后引起的P物质的下降。但切除嗅球及阿米替林干预均对CGRP无明显影响。

对行为学的观察发现,阿米替林对嗅球切除后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改善作用;有意思的是,对于未切除嗅球的大鼠的抑郁行为,阿米替林同样有抑制作用。

于是,于生元教授团队又用另一种抑郁模型一一慢性应激模型重复了以上实验,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那么阿米替林是否对痛觉本身有作用呢?用阿米替林干预培养三叉神经结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发现阿米替林对Navl.8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Navl.8通道激活、失活动力学和增强使用依赖性抑制来发挥作用;阿米替林对Navl.9电流也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Navl.9通道失活动力学来发挥作用,但无使用依赖性抑制。阿米替林对Navl.8、Navl.9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伤害性疼痛作用包括偏头痛的主要机制之一。这为临床使用阿米替林防治包括偏头痛在内的慢性疼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

猜你喜欢
嗅球解放军总医院阿米
不可思议的嗅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快速组建老干部发热隔离病房的探索与体会
阿米想长大
饲养员手记
是这样吗
解放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
MRI 3D序列对嗅球、嗅束的成像研究
嗅球容积测定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电休克干预对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大鼠海马Glu浓度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解放军总医院成功治愈一特殊疑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