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2016-05-30 05:19朱静娜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困境

朱静娜

摘 要:分析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应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以民族团结为基础,以民族政策为准则,以建立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速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进程;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各族群众;困境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24-0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在农村领导的基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村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党扎根于各族群众之中的根系命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又是带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力量。全党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使之成为群众真心拥护的,在民族地区有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坚强堡垒。

一、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特殊地位

(一)它是我党植根于各族群众之中的根系,是党的生命力的依托

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现代中国的执政党,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党,是因为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组织机构,是率领各族群众进行生产和建设的组织者,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寄予了很高的信任和期望,中国发展的未来、民族地区发展的未来,取决于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更取决于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贯彻和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点扶贫,消灭贫困人口的工作中,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背负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望,如果思想观念跟不上党中央的要求,工作作风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就会影响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形象,阻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它是各族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头人

我党向全国各族人民庄严承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中有相当的部分是民族地区。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除汉族以外,其他55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他们90%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边疆、山区、沙漠边缘等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相比于中东部地区相对缓慢。“全国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5%,远远大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还不到10%的比例”[1]。党中央制定了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对口支援和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各民族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既要巩固对口支援,重点扶持的政策,又要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的共荣发展,全国各族人民要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共建美好家园。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带领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带头人。

(三)它是促进民族团结,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执行者

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资本主义国家,意欲利用中国的多民族关系做文章,实现分裂中国的目的。利用民族问题颠覆别国政权,分裂国家,是这些别有用心的政客们的惯用伎俩,他们屡试成功。对中国如法炮制,却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就是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长期工作。我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形成了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正义力量。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盲目追求效益的时期,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结构的调整,打破了民族地区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分配方式,企业改制中关、停、并、转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承包租赁中出现的问题、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等都充分暴露出来,形成诸多矛盾隐患,社会贫富分化的扩大、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弱势群体救助不到位等问题,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引发利益群体的纠纷,甚至造成民族问题,影响民族地区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民族问题经常引发国家和地区紧张局势的情况下,任何民族矛盾都可能被民族分裂分子所利用,攻击我党的民族政策,图谋破坏我国的民族统一。为了我国江山社稷的稳定,必须凝聚民心,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

(四)它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者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伟大创举,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好中央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是实现国家总体布局和民族地区局部发展的关键,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国家发展和协调民族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五)它是党的意志和形象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赞誉,历史的荣誉值得珍视,但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全党还须励精图治,再创辉煌。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来自于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群众对党组织的支持率等等。如果党员没有理想信念、不守党纪国法、贪污腐败、以公谋私等,都会有损党在民族地区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有令不行、慵懒无为、民意不畅等,就不会把党的政策的关怀,传达到各民族群众中,就会使群众不能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而失去民心。从严治党必须从基层抓起,全党都要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观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与时代同步。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方式单一,受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居家守业,故土难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分散的经营活动易受天灾人祸的打击,少数民族群众对新科学技术、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反应的不灵敏。一部分民族群众在自然环境和民族宗教文化的长期束缚下,形成了自我封闭的生活习惯,不积极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这给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也加大了脱贫工作的难度。

(二)社会贫富分化带来的利益冲突

在边远的民族地区有来自内地的农民承包土地或进行多种经营,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和勤劳,在经营中得到收益,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之间逐渐拉开了贫富差距。党的基层组织招商引资,广拓经济渠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多种经济成分的经营。

(三)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隐患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也存在着老党员居多、年轻人偏少的状况。民族地区传统的宗教习俗、群众分散居住的生活习惯,加之家庭承包的生产方式,党的基层组织难以集中工作。民族地区的一些年轻人进城求学或务工,在民族地区留守的越来越少,党的基层组织吸纳的新生力量不足,致使党员队伍长期老龄化。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发展新党员缺乏优质的培养对象。外出打工的党员长期脱离组织,党员正常的组织生活和组织管理难以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四)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疏离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当今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淡忘了历史,自以为是、长期脱离群众,倾心取悦于能提拔他们的上级领导,无视群众的利益和困难,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政绩的“亮点”或无所作为的安逸,动辄搞强迫命令,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群众基础是我党的生命之根,血缘之脉,不维系好干群,党执政的根基就不能稳固。

(五)宗教问题的困扰

一些民族地区由于历史习俗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成为民族群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宗教信仰,借社会现实中的某些问题,煽动民族情绪、破坏民族团结。这给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带来了特殊的困难。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要在尊重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习俗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群众能接受的、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工作方法,建立起良好的干群关系,积极帮助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基层组织的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深入细致、个人素质不高、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甚至贪污腐败、违法乱纪,引起少数民族群众的反感,弱化了我党在群众中的信任度。

(六)不良价值观念的冲击

民族地区有着淳朴的少数民族伦理道德观念,但改革开放后旧社会阶级统治意识有所抬头,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网络文化中的不良思想的浸染,干扰着民族地区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人生态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对传统的民族伦理风俗造成冲击,混淆着人们的是非评价和善恶标准。人们思想复杂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党组织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三、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要务就是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筑牢思想的堤坝。近年来,我党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永葆我党的生机和活力。习近平同志为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做人做事的四条底线,即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理论学习,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倾注了几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和心血,我国是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处理的最好的国家之一。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是导致国家分裂和地区动荡的直接因素,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要牢固树立民族团结重于泰山的理念,以对祖国江山社稷负责的态度,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以身作则示范民族团结,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认真化解民间纠纷,公正处理群众上访,积极协调各种矛盾,把矛盾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三)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加速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进程

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培养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要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管理,发挥好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民族地区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要强化人才培养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对各族群众的实用技能的培训,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互联网+的平台,拓展就业途径,广开致富渠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只有不断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建设,才能使民族地区政通人和。

(四)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建立民族群众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加强民族地区党支部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推选群众信任、有发展意识,德能兼备、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作为带头人,密切干群关系,夯实党支部的群众基础,强化党组织的影响力。

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从政治信仰、思想品德、组织纪律、作风正派廉洁、工作业绩等多方面考察党员干部,对于业绩突出、廉洁自律的党员要重用和提拔。党组织要管好党员,提高党员干部在民族群众中的信任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江山社稷的安危。反腐倡廉是民之所向,众望所归。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挽救党。近些年来,国际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失去了执政的地位,如:前苏联共产党、台湾国民党。这给我党提出了严肃的警示: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我党要以极大的勇气和自信心,坚持自我监督和廉洁自律。只有纪律严明的党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才能有社会公信力和感召力。反腐败重在预防,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养成遵守法纪的自觉。

新的时代,赋予我党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面对世界风云的挑战,面对国际和国内一系列棘手问题,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研究新问题,战胜新困难中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带领群众团结一致奔小康,牢固党和群众的关系,把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敏生兰.改革开放三十年民族地区党建工作发展态势分析及对现实困境的解决[J].甘肃理论学刊,2008(6):23-25.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